晴時多雲

中國復甦失衡 內外風險挑戰大

2023/04/19 05:30

中國經濟 外強中乾

第一季GDP成長4.5%高於預期 但消費弱、出口緩 回升基礎不穩固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昨公布,中國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四.五%,高於上季的二.九%,並高於預期的四%。儘管如此,分析師認為,中國零售銷售、工業生產與固定資產投資數據顯示復甦失衡,加上出口訂單放緩、國際市場動盪以及美國圍堵的努力增添不確定性,市場對中國仍心存疑慮。

研究報告 下半年經濟有下行壓力

牛津經濟研究院報告指出,「消費動能減弱、財政刺激逐步停止以及外需疲軟,將為下半年中國經濟的成長帶來下行壓力」;荷蘭國際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彭藹嬈也表示,預料外部市場將進一步惡化,中國政府或許將維持其基礎建設投資計畫,以強化增長引擎。

數據顯示,消費貢獻第一季中國經濟成長三分之二,三月零售銷售年增十.六%,較前兩月的三.五%上升;工業生產三月年增三.九%,較前兩月的二.四%上升。然而,傳統推升中國經濟成長的固定資產投資第一季年增五.一%,較前兩月的五.五%下滑。

《南華早報》報導,中國三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僅年增○.七%,引發需求不足與通貨緊縮風險的警告,與此同時,創造足夠就業機會的壓力持續。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表示,消費因疫情解封趨於正常化,家庭與企業必須修復其資產負債表,「需要推出政策,解決需求不足的問題」。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凌暉坦承,居民消費意願有待進一步提升,下階段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不斷釋放消費潛力。他說:「國際環境仍然複雜多變,國內需求不足制約明顯,經濟回升基礎尚不牢固。」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前院長霍建國也指出,三月出口年增十四.八%,意外強勁,但這可能只是訂單積壓的結果,「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外貿的壓力沒有大幅改變,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中國科技與通訊產業受美國高階晶片出口管制衝擊,三月微型計算機設備生產年減二十一.六%,上下游產業貢獻全國經濟產值四分之一的房地產投資第一季年減五.八%。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