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書劍
物價雖不再如脫韁之馬,但恐怖氣氛一旦散播,通常不會立即消散;而不管是為了消化去年政策利率急升的衝擊,或是要等待更明顯的價格走低信號出現,也都需要時間去處理。主要央行在畫出陡峭的升息曲線後,已進入高原期,今年的第一次貨幣政策會議觀望居多,利率調整的幅度相對有限。
農曆春節前,日本央行維持貨幣政策不變;春節假期時,加拿大央行僅調升政策利率一碼,為二○二二年四月以來七次升息的最小幅度。央行為了維持信用,決策不會忽上忽下,進入二○二三年後,二大央行顯然更為樂觀地看待通膨再降溫的機會。
本週歐美三大主要央行也將先後掀牌,美國聯準會在二月一日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後會公布貨幣政策會議結果,為今年的利率走勢圈定起點,隨後歐洲央行及英格蘭銀行二月二日也將召開今年度首次貨幣政策會議後的記者會,預料政策利率的調整幅度都不會太大。
因為物價上漲態勢趨緩,而且必須觀察貨幣政策發酵的副作用,去年共同組隊的升息急行軍,今年開始都將調整利率的速度放慢;然而,本週主要央行的升息幅度差異或許有限,但因面對的經濟環境與各自條件不同,後續的政策走向將不一定同步。
美國二○二一年五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突破五%,首先拉起通膨警報,並逐步走高至二○二二年六月九.一%的高點,其後隨著能源價格下滑,以及基期效應較高而逐月走跌,十二月已降至六.五%,而排除食物、能源的核心CPI年增率也減到五.七%。
歐元區通膨較慢發酵,起跌也晚。通膨率在二○二一年十二月才站上五%,慢了美國半年,且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才大幅度反應能源上漲的壓力,物價年增率在二○二二年十月上升至十.六%的最高點,十二月仍高達九.二%。
英格蘭銀行原認為二○二一年底或二○二二年初,物價增幅將會到頂,但英國後來的走勢與歐元區較為接近,CPI年增率在二○二二年十月達到十一.一%的高點,然後才緩慢下滑,十二月依然高達十.五%。
當各國的政策利率站上三%、四%、五%,驀然回首,一年多前都還在零的上下徘徊,變動速度驚人;物價是二○二二年最熱門的經濟話題之一,雖然目前的上漲率仍遠高於各國央行的目標值,但二○二三年大家將更為直接的討論利率。既然各國景氣循環不同,利率調整的觀察,也會有個別的變動。
不少人認同「這是不連續的年代」,可是「跳躍」並不容易,大趨勢的轉變,常先到頂或到底尋求支撐。央行與投資人一樣,政策的走走停停,有時只是還摸不著方向;觀望,常是為了使決策更符合環境的變動,只是不知道期間將維持多長。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