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製造投資過少 中國晶片自主難達標

2023/01/26 05:30

中國投入巨資發展自家半導體產業,卻沒有突破性發展,讓領導高層感到憤怒,負責推動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俗稱「大基金」的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去年再有2名高管遭帶走調查。 (資料照,路透)

中國市調業者調查 超過六成的投資流向IC設計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根據「日經新聞」報導,中國多年來鼓勵投資國內半導體新創公司,希望將晶片自給率提高至七十%,但根據中國市調業者艾瑞諮詢(iResearch)調查,中國所做的投資中有超過六成的資金流向無廠半導體公司(IC設計公司),在晶片製造部分的投資少之又少,這使中國很難達到提高晶片自給率的目標。

艾瑞諮詢指出,從二○一四年至二○二二年五月,中國公家和私人投資對晶片新創公司的融資達八六五件,除了提供融資和貸款,也希望讓這些新創公司上市,籌措更多資金。

因考量回收成本與時間

但對這些新創公司的融資和貸款中,有四十六.七%流向數位IC設計公司,另十七.五%流向類比IC設計公司;換句話說,六十四.二%的融資和貸款流向IC設計公司。

總部位於東京的電子和半導體諮詢公司Grossberg負責人Satoru Oyama表示:「鑒於投資的規模和希望回收成本,這種落差是合理的,但這無助於增加半導體自給率。」

美國制裁 難外包製造

中國目前的晶片自給率不到二十%,為了提高自給率,照理投資應流向涉及開發製程和晶片製造設備的新創公司。但根據艾瑞諮詢的數據,僅一.一%的融資和貸款流向製造晶片的公司,僅十五%流向晶片製造設備的新創公司。在美國對中國祭出半導體出口限制後,中國缺乏晶片製造設備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

美國制裁使中國半導體公司很難將晶片外包給台灣或南韓等晶圓代工業者製造,而培養國內晶片製造商,如中芯國際,被視為中國提高晶片自給率關鍵。但Oyama指出,中國對新創公司的投資並未擴延至晶片製造和設備部分,因這需要大量投資且更長時間回收。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