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學者:經濟成長「見三是山」挑戰大

2022/10/28 05:30

九月景氣燈號轉亮「趨弱」的黃藍燈,外界憂心台灣經濟前景。(中央社)

金融市場下跌 衝擊實質經濟

〔記者黃梓勛/台北報導〕九月景氣燈號轉亮「趨弱」的黃藍燈,外界憂心台灣經濟前景。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表示,台灣面臨出口及投資趨緩、經濟成長率「見三是山」的挑戰;而且,金融市場下跌會影響實質經濟,當負向財富效果出現,經濟成長必定趨緩。

中經院昨舉行「通膨升息下全球經濟風險展望及企業因應對策」,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表示,「天時地利人和」造就台灣近三年良好經濟表現,「天時」指疫情讓電商需求增加,電子資訊業獲利大幅上升,但如果美中科技戰打過頭,台積電可能受到不小影響;「地利」指台灣供應鏈布局全球,成為全世界唯一沒有斷鏈的國家;「人和」指台灣面對疫情超前部署成功,前半段疫情影響經濟不大。

王健全認為,台灣應布局「新東向」,連結美國、加拿大等國的人才、技術、商業模式、資本市場,透過在美國掛牌上市,就能籌資、併購其他公司,利用美國的資金來壯大台灣的產業。

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表示,央行不應忽視通膨對經濟的傷害,政府透過補貼電價、油價來壓通膨,但國營企業都在虧損,看待通膨應回歸正確的計算,才能真正反映合理狀況。林啟超也表示,CPI(消費者物價指數)雖納入房租,卻被低估,未反映真實情況。

林啟超提醒,明年中以前,全球景氣及金融市場會迎來劇烈動盪,景氣下滑最明顯,歐洲未來幾個月可能出現停滯性通膨;而且,不要期待大規模QE(量化寬鬆)出來,這次的經驗會與過往經濟危機採取寬鬆貨幣政策非常不一樣。

他認為,台灣未來五年可能面臨「供應鏈重塑二.○」的挑戰,地緣政治下的台灣不再只是受惠者,而是美中的焦點,半導體優勢反而讓其他國家思考是否要把訂單都下在台灣。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