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投資趨勢〉擔心價格太高而先行出場 真的比較好嗎?

2021/05/17 05:30

席勒本益比高於長期平均50%以上退出市場,可能錯過的獲利

■Duncan Lamont

猜測市場高點進出場 不如一直待在市場

市場近期面臨震盪,許多投資人會預先猜測市場、提早獲利了結。根據施羅德投資的統計,美國S&P 500指數大型股的本益比來到過去12個月的34倍,超過1999年底科技泡沫化最高點的31倍,更是大大超出50年平均的17倍。若以席勒本益比來看,美股也來到36倍,140年來的席勒本益比平均是17倍,歷史上唯一一次更高的時候,是科技泡沫化的最高點。

美股評價來到新高,是否該落袋為安?卻不見得。如果投資人因為擔心評價過高選擇退出市場,平均而言會損失43%的潛在獲利;其實,較早出場所避免掉的損失,不足以彌補因此錯過的報酬。事實上,持續待在市場,報酬率可能會比猜測市場進出還高。

想避免損失過早出場 將因小失大

當投資人因為股市評價高出原本的50%以上,不管是全部出脫,或是先出場等到評價回落時再進場,都不會比持續待在市場來的好。

從席勒本益比高於前50年長期平均值50%以上的14個期間來看,若投資人因為覺得評價太高而因此退出市場,平均將錯失43%的潛在獲利,最高更會達到錯失200%潛在獲利。根據歷史經驗,市場在高點前平均上漲17個月,現在大約是12個月。

持續待在市場與進出市場 獲利可差逾16倍

再從報酬率的角度來看,過去130年從頭到尾待在市場內的年報酬率是9.7%;相比之下,採取轉換策略(即賣股轉投資債券)的年報酬率是7.4%。每年2.3%的差別在複利之下將會帶來非常大的差異。以1890年投入100美元投資股市為例,若採取轉換策略,現在的價值是110萬美元;但若自始至終待在市場,100美元現在的價值會是1,810萬美元,說明了猜測市場高點有多不容易。

因為市場看起來過於昂貴所以賣股,通常不是個好主意。市場可能會更貴,也可能不必下跌卻變得便宜(所有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盈餘反彈會導致基於盈餘的評價方法變得便宜。)不過這並非「評價無用論」,而是要意識到評價的局限性。

建議不妨在選擇回應市場的方式與投資目標、風險承受度、投資範圍等等取得平衡。如果擔心的話,可減少股票部位,或是重新分配資產到評價較合理的地方,如美國以外的市場或是價值型股票。(作者為施羅德投資研究分析主管)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