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能源轉型的陣痛

2021/03/29 05:30

台灣發展再生能源政策,需要有強力的執行者。圖為太陽光電。(資料照)

■魏錫賓

當新觀念普遍被接受,社會改變就水到渠成。在新舊勢力與利益的對立、交替與磨合下,轉型常常會有陣痛,但受武肺疫情攻陷的一年,已更加明確地顯示了未來的能源趨勢。

能源需求與景氣脫不了關係。因受疫情衝擊,全球經濟衰退,國際能源總署(IEA)2020年10年發布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估計的全年能源投資較2019年減少了18.3%,而全球能源需求也將減少5%,除再生能源較前一年增加0.9%外,其餘各類能源需求均下降,其中原油、煤炭、核能及天然氣分別減少8.5%、6.7%、4.5%及3.3%。

減煤是潮流 太陽能與風力需求續升

如果新冠病毒今年能受到控制,且全球經濟迅速恢復至危機前,IEA認為天然氣需求將隨經濟成長,但若經濟表現遲至2023年才回到危機前水準,則天然氣需求將減少,不過,減煤與提高再生能源則已是潮流,不管經濟能否快速復甦,未來對太陽能與風力的依賴均會持續上升,不與能源需求同步起落。

我國能源政策大致與國際發展相同。蔡英文總統近日在臉書上針對能源政策發表了幾點看法,除就核四爭議說明核能不是發電主力,在台灣2020年只占11%外,並再強調台灣的能源轉型方向是「展綠、增氣、減煤、非核」,同時以圖表呈現了2015年至2025年我國增氣減煤的目標,希望燃煤發電占比由45.4%降至27%,燃氣由30.6%增加到50%。

推動能源轉型 需要強力執行者

2015年迄今差不多5年,距能源轉型目標達成的時間已過一半,若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2020年燃氣發電占比雖增至35.7%,但燃煤仍有45%,與5年前相差不多,而再生能源則僅占5.4%,甚至比2019年的5.6%低。

燃煤或燃氣涉及設備、廠房的購置與更新,需要時間轉換、整合,一旦完成,發電占比可望有較大幅度的改變,而諸如中油在觀塘工業區(港)新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三接)受阻,也會影響建設時程,因此,目前還不能下定論。不過,過去5年的能源轉型進度確應檢討,尤其是再生能源希望占比20%,仍有不短的距離;太陽光電的政策調整與風力發電的規模與進度不如預期,都有各方利益拉扯的痕跡,不管是預先圈地或影響政策的規範,要推進這些兆元投資,就像走在暗器紛飛的鋼索上,需要有強力的執行者。

消費型態轉變 能源轉型有空間

因為防疫成功及全球電子產品需求提高撐住經濟,2020年台灣能源消費不減反增,尤其是電子業與住宅用電均明顯提高,產業發展與生活型態調整帶動用電需求,使疫情成為能源規劃的新變數,不過,我國過去10年的能源消費相較於之前20年,成長算是緩慢,這種消費型態的轉型而非需求大量增加,已為能源轉型留下空間。

乾淨能源是無人反對的目標,但無法一蹴而成,為免缺電危機,能源轉型可以慢,只是價格、技術、不同聲音的溝通等陣痛必須儘速解決,行政障礙尤須排除,追上規劃期程就是執行力的展現。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