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重大公共及綠能建設,國發會昨通過「國家融資保證機制推動方案」草案,規劃成立規模100億元(國發基金撥付60億元、銀行出資40億元),提供1000億元融資保證能量,預計近期提報行政院核定,2個月內資金到位,最快年底受理申請。圖為海洋風電離岸風機基樁安裝情況。(上緯提供)
〔記者吳佳穎/台北報導〕為推動重大公共及綠能建設,並強化金融業對專案融資的能力及保障,國發會昨通過「國家融資保證機制推動方案」草案,規劃成立規模100億元(國發基金撥付60億元、銀行出資40億元),提供1000億元融資保證能量,預計近期提報行政院核定,2個月內資金到位,最快年底受理申請。
「國家融資保證機制」將提供最高6成融資保證,僅出資銀行可使用此保證機制,目前公股行庫對此方案表態支持;而為吸引民營銀行參與投資,國發會祭出誘因,若銀行於月底提供意向書,可依出資公式計算享9折優惠。國發會副主委鄭貞茂更保證,若以呆帳率3%計算,千億融資呆帳估30億元,但機制規模達100億元,且融資保證金額降到300億元時,將再徵詢銀行增資意願,銀行不至於面臨再增資壓力。
國發會指出,融資保證對象包括:1.從事國內綠能建設開發業者,但融資用途限用於採購國產設備與服務,單一企業最高融資300億元、保證期限最長20年;2.供應國內或輸出國外綠能設備及服務的本國企業,供應國內業者融資額度最高20億元、輸出國外業者最高5億元、保證期限最長5年;3. 參與國內重大公共或前瞻基礎建設的本國企業,單一企業最高融資額度10億元、保證期限最長10年。
近年來政府力推離岸風電等綠能開發,但相關融資多採專案融資且額度高,導致國內金融業者卻步。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指出,國外廠商受惠於母國輸出信用機構(ECA)擔保,因此融資相對容易,但國內廠商缺乏相關機制,導致離岸風電國產化面臨融資困難,盼透過相關機制補足;以台灣為例,到2025年離岸風電投資金額約1兆元,若以過去本金、融資比例3:7換算,約需7000億元融資額度,其中2~3成為國產化廠商資金缺口。
此外,若國內離岸風電技術發展成熟,預計輸出海外,國發會指出,政府將規劃ECA,並擬由輸銀辦理,銜接國家融資保證機制,協助國內廠商打國際盃。龔明鑫表示,國家融資保證機制除協助國內廠商取得資金外,也能幫助銀行端擴大貸款業務,並增加專案融資辦理經驗,提高專業能量。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