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改變中的中央銀行

2020/08/11 05:30

◎歐陽書劍

「內容純屬個人意見,與服務單位無關」,需要如此註解的文章,通常都會被認為與服務單位有關。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與參事李榮謙最近在金融研訓院出版的銀行家雜誌上,罕見共同署名發表了兩篇有關央行貨幣政策的文章,探討改變中的中央銀行;除了內容外,我們還能從他們發表文章的行為,看出中央銀行的改變。

李榮謙一向受央行總裁倚重,在前總裁彭淮南時就是如此,而副總裁在央行僅次於總裁,若非完全被排除於決策指揮鏈之外,不管是否代表服務單位,應該都可以從兩人文章判斷央行決策官員的想法。

兩篇文章的第一篇是「從傳統到現在」,討論「中央銀行的政策角色演變與發展」,第二篇「從現在展望未來」,分析了「央行涉入準財政領域之機會與挑戰」。雖然都是以一般經濟思想及國際上央行的做法為探討對象,分析出央行角色的變化;但在謹慎的行文間,依然可以嗅出希望突破央行傳統的味道。

第一篇說明過去央行角色在不同階段的變化後,得出的結論是「有論者認為,…央行的主要政策目標,已從維持物價穩定,兼顧金融穩定,乃至於正隱性地同時追求經濟成長,並不惜動用任何政策工具來達成,也就是央行的角色再次大幅位移」。部分央行在十年前已調整思維,並以行動跨向追求經濟成長的政策目標,但兩位作者仍需借用「有論者」含蓄地表達,顯示出我國央行的傳統一面。

第二篇文章標題中「央行涉入準財政領域」,顯然是承接前一篇的結論而來;當經濟成長是主要目標,央行角色就有質變的可能。內文論及肺炎疫情以來央行的快速行動,使外界發現「財政部的預算可能會受到國會的羈限,而央行的火力基本上是無限的。而且央行紓困所創造出來的貨幣,僅會出現在其資產負債表上,而不增加政府的債務。」「也因為如此,將政府負債貨幣化的誘惑從來不曾停歇。」該文的重點不在他們也提到「政府負債可能違約,央行負債有通膨風險」或是「央行獨立性或將受到打擊」等想法,而是主動關切了央行擴大角色參與的可能性。

外界對央行扮演經濟救世主的期盼愈強烈,央行獨立性受干擾的可能性愈強;不過,獨立性有不同的解釋,獨立性降低不一定都有負面意涵。若在求解最大經濟效益的數學式中加入更多限制,就會減少自主性,但最後的答案,也代表已滿足更多的條件。

各國央行的政策目標雖有不同,但都為長期經濟成長,即使是維持物價穩定,也與經濟脫不了關係;而央行也指出,「根據『中央銀行法』規定,本行經營目標之一為協助經濟發展,實已隱含『促進充分就業』之意涵在內」。一般央行對經濟發展,雖無決定力,但有影響力;外界應樂於見到陳南光、李榮謙主動提出央行角色變動的風險與挑戰。

改變並不容易。中央銀行「自一九九二年起,對外公布次年M2的年成長目標區;二○二○年起將M2的年成長目標區調整為成長參考區間」,當全球主要央行紛紛改為通膨目標制,我國央行過去仍採貨幣目標制,今年的些微改變,若以時間長短來說,實已跨出一大步。

即使「內容純屬個人意見」,兩人發表文章的行為仍值得鼓勵。在貨幣政策的對外溝通中,我國央行提到「本行總裁、副總裁不定期對廣泛大眾進行對外演說」,但相較於歐美央行,次數其實有限。副總裁的專文,就在執行央行對外溝通的政策;少見,但是是正面的改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