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不要再留下遺憾

2020/04/20 05:30

◎歐陽書劍

路透資料照。

國際貨幣基金(IMF)下修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至負四%,國內相關部會都不以為然,冷嘲熱諷者也有之;其實IMF的錯誤預測,並非始自今日,只是這一次何妨將它視為警訊?有完備的經濟政策部署,才能有信心的掌握疫情過後的經濟走勢,避免如全球金融海嘯後的負面轉折。

實質經濟的短暫巨幅波動雖不常見,但每遇危機就難避免。全球金融海嘯時的二○○八年第四季及二○○九年第一季、第二季,我國的經濟成長率分別為負七.四%、負七.九%及負五.九%,連續三季的大幅衰退,不僅使二○○八年全年的經濟成長率由前一年的六.九%下降至○.八%,二○○九年且為負一.六%,和二○○一年的負一.四%,成為一九五一年後,我國經濟出現負成長的僅有二年。

二○○七年金融海嘯前十年,我國經濟處在中度成長階段,除了二○○一年以外,均維持在四%至七%間;不過,其後十餘年來,只有二○一○年及二○一四年超過四%,前者還是因基期較低,算是走出危機後的反彈。這樣的轉折,雖有許多原因,但並非每個國家都走一樣的路徑。

這一次冠狀病毒對經濟的影響不像次貸風暴,一旦疫情好轉,應能很快恢復經濟秩序,但因病毒難以捉摸,波動也就難以準確預測。我國第一季出口較二○一九年同期成長三.七%,依然相當亮眼,不過,三月受武漢肺炎疫情擴散影響,出口已較前一年同月減少了○.六%,顯見負面效應逐漸出現,而因外部環境繼續惡化,我國第一季外銷訂單也見衰退,歐美封城、鎖國方酣,後續衝擊還無法估計。

經濟趨勢不容易轉向,但有時候會隨著政策而改變。主計總處及中央銀行都認為我國的紓困振興方案能對GDP有所貢獻,也不認同IMF的悲觀預測;而各國的紓困振興方案也都不遑多讓,美國聯準會再以量化寬鬆配合大規模舉債的財政政策,在一個月間,資產負債表規模就從四兆多美元增加至六.五兆美元。

全球的低利率因各國央行大撒幣而壓得更低,負債成本大幅下降。面對疫情造成的傷害,政府沒有瞻前顧後的時間,要以擴大財政支出,加速推動必要的建設,甚至給人民更多消費的誘因等方案,都應比原來想的更大膽,才能促成危機中的轉機。

有人擔心財政負擔,不過金融海嘯前,美國政府負債占GDP約為四十%,目前已提高至八十%,前聯準會主席葉倫(Janet Yellen)卻不擔心,她指出,因長期利率走低,利息支出未大幅增加,且低利率可能維持數十年,不會對政府財政造成太大負擔。

依財政部的統計,我國二○一九年一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約五.五兆元,僅占GDP三十%左右,相對其他國家穩健許多,且公債法規定其金額「合計不得超過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之前三年度名目國內生產毛額平均數之百分之五十」、「中央為百分之四十.六」,依然有舉債空間。

一九九五年我國訂定公債法之時,本國銀行的放款平均利率接近九%,二○一九年第四季已降至一.九%,最近二十餘年來,中央政府各期公債利率也由約七%,降至○.五%。政府負擔的利息,隨著利率走低而減少。

經濟預測的偏差常見, IMF在二○一五年後就慣常低估我國的經濟成長率,不過,今年全球平均經濟成長率可能比二○○九年的負一.七%更差,對台灣這樣以出口為成長動能的開放經濟體,短期衝擊可能大於預期,提高資源挹注,才能使政策有彈性調整空間。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