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製造難戒斷 科技大咖脫中慢

2020/03/09 05:30

台廠的「南向」零星且分散,仍無法改變倚賴中國製造現況。圖為富士康在印度投資的子公司員工正在測試手機照相功能。(彭博資料照)

〔記者高嘉和、卓怡君/台北報導〕中國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低廉的土地與充沛的勞動力,近二十年來發展成為世界工廠,包括蘋果、亞馬遜、Google及索尼、任天堂等全球消費電子大咖,生產都高度倚賴MIC(中國製造),就算美中貿易戰及武漢肺炎疫情加速這些科技大咖分散製造腳步,但短期間還是難以將中國製造模式複製到東南亞等其他地區。

中國製造模式其實是放大版的台灣製造模式。紐約時報及CNBC都報導,在經過十多年包括台資等外資瘋狂湧入下,中國已經發展出高效率且具有彈性的供應鏈體系,建立類似台灣產業聚落的中心、衛星工廠網路,加上公路、鐵路及港口的基礎建設不斷投入,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且比台灣製造多出近百倍的中國勞動力,全球已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工業製品是由中國製造。

台廠南向分散 只能時間換空間

台灣EMS(電子製造服務)大廠的鴻海、和碩及緯創等,近幾年已積極在印度、印尼或菲律賓等地設廠,但相較中國擁有完整的上下游供應鏈體系及完備的運輸物流基建,這些台廠的「南向」零星且分散,仍無法改變倚賴中國製造現況;光是近五年來,鴻海在中國的工廠從十九座擴大到約三十座,和碩從八座增加到十二座,就知道製造脫中的難度很高,只能用時間換取空間。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曾直言,不要幻想東南亞是下一個中國,東南亞取代中國是「假議題」,過去二十年中國在台商和全球外商打造出製造業的基礎建設,其他地方花三、五年都無法取代,中國製造模式難以複製到其他國家;但分散式跨國製造聚落可能在未來崛起,不過供應鏈會因此拉長,交貨時間也可能拉長。

科技大咖難斷MIC

☆蘋果:大中華市場是蘋果營收第3大來源、達17%,僅次於北美的47%及歐洲的22%。中國更是蘋果產品最大生產基地及供應鏈聚集地,蘋果全球約800座生產據點,位在中國有380座;2019年200大供應鏈名單中,台廠減少5家、約46家,中企增5家、達41家。

☆索尼:主要獲利來源的影像感測器半導體,多數是賣給中國智慧型手機業者;PS系列遊戲機大半中國製造。

☆任天堂:Switch大半中國生產,部分開始轉移越南,考慮逐步提高非中製產量。

☆亞馬遜:智慧音箱Echo系列全球市佔逾4成,主力代工廠為鴻海與仁寶,但這兩家代工大廠約7成產能在中國。

☆Google:智慧型手機Pixel 3系列由鴻海代工,傳4系列加入其他台廠代工;智慧音箱代工廠為廣達及和碩,這幾家代工廠都有約7成產能在中國。Google已要求代工廠逐步移轉到越南等地分散生產。

製表整理:記者高嘉和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