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信評:中國缺工斷鏈 台代工廠受創重

2020/02/29 05:30

圖為中國富士康員工戴口罩進入廠區。(路透)圖為中國富士康員工戴口罩進入廠區。(路透)

〔記者吳佳穎/台北報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中國政府採取封城、延後開工等防疫措施,引發科技業斷鏈危機。中華信評指出,由於停工期延長,加上封城影響人員流動,在中國擁有大型產能的EMS(電子製造服務)廠,如鴻海、和碩等,將面臨缺工與後勤支援的困境。

點名EMS、電子零組件業

中華信評指出,EMS與電子零組件大廠面臨勞動力、後勤支援等挑戰,龐大的生產設備仰賴外部零組件、原料供應,且需要僱用多達數十萬名的組裝工人;儘管鴻海旗下富士康及部分台灣EMS廠已獲准可於二月十日復工,但在人力與防護裝備短缺下,目前仍不清楚能多快恢復正常運轉,三月底前恢復全面運轉的機會不高。

中華信評認為,對多數資訊科技裝置產品而言,上半年本來就是生產淡季,可部分減緩短期內因設備利用率偏低的影響;此外,中國政府可能積極協助科技業等重點產業維持正常運作,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晶圓代工廠 干擾較輕

半導體業方面,受到疫情干擾程度相對較輕,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聯電均已發布訊息指出,在中國的晶圓廠未受疫情干擾;但考量整體供應鏈遭遇的瓶頸,仍將對相關企業短期出貨與營收造成影響。

穆迪(Moody’s)也發布報告指出,疫情使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升溫,資本市場面臨賣壓,因此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由二.八%下修至二.四%;截至目前為止,疫情對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影響約為一.三個百分點,但隨著中國復工及餐廳、店家重啟營業,疫情恐將再度升溫。

中華信評母公司標普(S&P)日前則將台灣今年GDP成長由二.四%大幅下修至一.九%;考量明年經濟活動貢獻可彌補疫情高峰期間流失的產出,因此將台灣明年GDP由二.二%上調至二.六%。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