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高儲蓄險〉高儲蓄險3大問題 金管會出手逼退

2019/07/08 05:30

金管會大力整頓,高儲蓄保單最快在明年將難見蹤影。(資料照)

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

高儲蓄險保單在國內狂賣熱銷,儼然成為另類理財工具,金管會在五月下旬拋出震撼彈、要大力整頓高儲蓄險,預計今年第三季將訂出死亡保障佔保單價值之門檻比率,高儲蓄保單最快在明年將難見蹤影;一般評估,影響衝擊最大是銷售儲蓄險賺取佣金的銀行業。

儲蓄險就是「儲蓄比重高、保障成分低」的保單。其中,又以利變型儲蓄險最受市場歡迎;國內處於低利率時代,利變儲蓄險的「宣告利率」比銀行的「定存利率」還要高出2到3倍,讓民眾把儲蓄險當成定存。

但高儲蓄險有什麼問題?為何金管會要出手控管?主要有三大問題,首先是「導正保險回歸到保障的本質」,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保險原本的目的,是透過保單來移轉風險、重點在於保障,儲蓄只是附屬功能。不過,市面上的高儲蓄險,已經變成理財工具。因此,從業者銷售端下手,要求壽險業調整拉高保險商品之保障門檻比重。

其次,儲蓄險在國內大賣,壽險業滿手資金卻沒有適當投資標的,為了兌現高宣告利率,業者把龐大資金部位投向海外市場商品。根據統計,壽險業海外投資配置比重在今年第1季已達68.46%。

在這樣情況下,又衍生兩個問題:一來壽險業投資部位在國內偏低,等於把錢拿去海外;二來海外投資有匯損及投資損失風險,像是去年第四季,帳上未實現損失高達新台幣7,381億元,不利於壽險業穩健經營。

高儲蓄險熱賣 不利接軌IFRS17

第三,2025年壽險業將接軌國際財報準則IFRS17,這個被稱為「超級魔王的公報」,業者未來有很大的增資壓力;相較於儲蓄險商品,保障型商品的利率敏感度較低,也有利接軌IFRS 17。換言之,若能多賣保障型保單,更有利壽險業健全體質。

金管會接下來要怎麼做?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表示,我們將訂出死亡保障佔保單價值之門檻比率,預計今年下半年發布相關規定。同時也會給業者一段緩衝時間,不會突然就上路。

據瞭解,相關規定預計在第三季末公告,加上給予業者一段時間調整,實際會出現影響,最快要到明年下半年。

最快是否明年就買不到儲蓄型保單?保險局官員說明,主管機關並不是一網打盡、全面禁止任何儲蓄型保單,主要是針對「高成分」的儲蓄型商品。至於其它保單必須調整保障比重,或將利率調降等;也就是說,儲蓄險不是全面封殺,而是禁止高儲蓄險。

整頓儲蓄險亂象 銀行反成最大苦主

此這次金管會大動作,對銀行、壽險業影響為何?民營金控主管表示,對壽險業來說,過去新契約保單保費收入的年年創新高,大部分是來自於儲蓄型保單,也就是基於民眾的理財需求,未來若要大幅比重調整,保費收入一定會受到影響。

不過,該主管認為,這對壽險業未必是壞事,因為龐大的保費收入,業者也難以妥善運用龐大的資金,像是國泰壽等大型的壽險公司,早就調整提高保障型商品的銷售比重。

「銀行可能衝擊反而比較大!」該主管指出,目前保單最大的銷售管道是銀行,而非保險公司。尤其,客戶若原本要拿錢到銀行定存,可直接改在銀行買儲蓄型保單。未來若儲蓄型保單比重大減,銀行可以賺銷售佣金必然大幅縮減。

已經售出儲蓄險 保戶權益不受影響

至於對一般民眾或保戶可能影響?保險局表示,新措施僅適用於未來銷售的商品。也就是說,目前已經買高儲蓄型的民眾,不會溯及既往適用、不受影響,但金管會也鼓勵民眾,未來應該多購買保障型的保單商品,才不會讓台灣繼續出現「保費繳很多、保額卻很少」的怪異現象。

此外,今年底前是否將出現搶購潮?保險局官員強調,目前儲蓄型保單至少要鎖六年以上不能解約,否則會有損失,等於會把自己的錢卡住,影響資金運用,加上未來宣告利率都會調降,現在搶購並沒有太大意義。金管會日前也已經下令,全面禁止所有銷售通路,以「保單停賣效應」為宣傳或招攬話術,來誘騙客戶購買,違者將予以重罰。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