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熱門話題〉800年養成 法蘭克福人最懂創造商機

2018/04/02 06:00

法蘭克福照明展。(記者羅倩宜攝)

記者羅倩宜/專題報導

圖為台達電子在法蘭克福照明展的參展攤位。(記者羅倩宜攝)

很多人到歐洲旅遊在法蘭克福轉機,全球各行業的重要商展,法蘭克福也名列其中。身為轉運及商展大城,在其他德國人眼中,法蘭克福人宛如中國的溫州幫,精明老練、嗅覺敏銳、懂得創造商機;而這樣的商業養成,已有800年的歷史。

宛如中國溫州幫 精明老練

歐洲的萊茵河東岸有一條最大支流 - 美因河,蘊育了不少德國中南部大城的發展,其中最知名的就是被歐洲央行相中而在此設立總部的法蘭克福。不過法蘭克福並不是這一個世紀才成為金融中心,從中世紀的市集、受盡歷史洗禮,才有今天的規模。

1150年就有書面紀錄法蘭克福舉辦第一個商展。但正式由官方主導,是在1240年7月的法蘭克福秋季商展,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的腓特烈二世下詔批准。因歐洲治安不穩,他特地發了一道有如聖旨的玉璽,「見璽如見人」,明令所有前來參展者,人身安全都受國王保護。這道玉璽,今天仍被收藏在法蘭克福展覽館內。

中世紀所謂的商展(Trade Fair),與其說是展覽,更像是超大型市集。來自各地的農民、商人或工匠、帶著自家產品前來,看中的是市集的經濟規模:銷量大,又能賣到好價錢。

位於重要貿易路 商品匯集

中世紀的歐洲有很多條貿易路線,法蘭克福都位在其中。其中一條是從最南邊的義大利城市艾斯考立(Ascoli)開始、一路向上經過後來的文藝復興大城摩德納(Modena, 今天是引擎之都)、再到瑞士的琉森(Luzern)、進人德國南部、最後再到法蘭克福。

歐陸跨國貿易中心 五花八門

當時法蘭克福的商展或市集,可說匯集了一路上所有城市的產品之大成;1330年,商展擴大為1年兩次,秋天辦,春天也辦。到了16世紀,法蘭克福已成為歐陸的跨國貿易中心,不止前來販賣的商品,五花八門;交易的貨幣,也混亂沒有統一;一直到1585年,法蘭克福交易所成立,才建立起錢幣和紙鈔的兌換秩序。

在16世紀時,前來法蘭克福參與市集的人數已超過4萬人,比城裡的居民還多。不過法蘭克福的商業光環,一度被今日德國東部的薩克森邦(Saxony)搶走,主要是工業革命的鉅變。以往在市集販售的商品,都是手工製,有多少賣多少;工業革命大量生產後,商人不必再把所有身家拿來賣,只要帶樣品給客戶瞧瞧。於是商展的形式,從「市集」變成了「展會」,這讓德國東部城市異軍突起,直到19世紀後期,法蘭克福才迎頭趕上。

發揚世界博覽會 商展濫觴

進入現代後,歐洲的會展業出現新風貌。倫敦在1851年辦了第一次「世界博覽會」,巴黎接棒在4年後舉辦。法蘭克福也加入這股浪潮,但卻懂得按主題分門別類,主辦工業展、烹飪展、農業展、全球第1個車展、第1個電機展。這種依專業領域分類,再搭配「只拿樣品來展示」的展會概念,被稱為「法蘭克福系統」,也是今天全球商展的濫觴。

命運多舛的法蘭克福,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砲火轟炸,展覽館幾乎夷平。但一戰後的市長藍得曼(Landmann)、二戰後的市長柯博(Kolb)都主張「商展是城市經濟的命脈」、「我們要再度成為商展大城」;被破壞了又重建,才造就今天擁有12萬坪的展館基礎建設,是辦展的最好後盾。

千年的時光流過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數不清的國王被加冕又下台;今天,有超過4百家金融機構在此設點,其中最有名的是歐洲央行。法蘭克福展覽公司表示,「城市的富裕,和商展密不可分。法蘭克福市歷史1200年,其中有850年在辦展。從1585年法蘭克福交易所誕生,就可看出展覽、貿易和金融息息相關。」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