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翻轉太陽能產業 拒當中廠備胎

2017/10/23 06:00

新日光董事長洪傳獻。(記者黃耀徵攝)

記者張慧雯/專訪

台灣太陽能產業「整併」談了兩、三年,進度始終是「只聞樓梯響」。十月十六日,新日光、昱晶、昇陽宣布「三合一」整併案,預計明年更名為「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甚至要爭取國家發展基金參與增資,為台灣太陽能產業揭開整併序幕,接下來籌組模組聯盟、矽晶圓聯盟消息不斷,正式揭開台灣太陽能產業整併元年。

率先起跑的新日光董事長洪傳獻強調,台灣太陽能廠淪為中國業者的「備胎式」代工廠已經很久了,這對台灣在全球太陽能產業而言,「是一個很危險的位置」;現階段正值政府大力支持綠能產業,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最佳翻轉時機,就算整併工作再艱困,此時不做更待何時!

問:台灣太陽能產業的困境為何?

答:台灣發展太陽能產業的營運模式,受到過去半導體業基礎的影響,所以多數業者都以太陽能電池為主;中國發展太陽能產業時,因越上游的產業投資金額越大,因此從上到下游呈現「金字塔」形狀,原料多晶矽(poly)的產能最少、矽晶圓(wafer)產能次之、電池片(cell)產能中等、模組(module)產能最大,兩岸太陽能產業結構大不同。

為什麼中國太陽能產業敢這麼做?因台灣的太陽能電池產能加總後是全球第二大,若中國模組廠發現太陽能電池片不夠時,除找自家人外,退而求其次還能找台灣業者代工,台灣太陽能電池廠可說是中國太陽能模組廠「備胎式代工」。

台灣電池產能全球第二 中國殺價

最慘的是,台灣太陽能廠大多都是中小企業,簡單來說,就是「很好殺價」,中國業者到各廠商詢價、比價,台廠面臨最大困境就是「景氣不好時沒客戶、產能無去處,景氣好時、被客戶殺價」,台灣太陽能產業落入一個很危險的位置,必須改變,否則就永無翻身之日。

問:過去談了那麼久整併,為何都無疾而終?

答:我研究全球獲利較好的太陽能公司營運模式後發現,其所處環境大多有三大要素,提供企業強而有力的支撐。第一是政府支持太陽能產業,在資金面、政策面提供業者有利環境;第二是企業的營運模式不是代工,必須往下游發展、找到屬於自己產品的出海口;第三是規模要夠大,一個國家至少要有一到兩家資本額夠大的太陽能業者,才能避免買主到處詢價、殺價。

這三大要素可說是「缺一不可」,過去時空與現在不同的就是政策大力支持、且願意在一定條件下注資,這讓整個台灣太陽能產業有了翻轉的機會。政府對太陽能產業目標是二○二五年裝置量要達到二○GW,這麼大的裝置量,如果沒有一個大企業支撐,目標其實不容易達成;此外,政府也希望企業在國內有更多投資、創造更多工作機會,雙方理念不謀而合,政府也願意在適當條件下挹注企業新的資金。

垂直整合 規劃各廠區五大事業群

第二項工作要做的就是「垂直整合」、往下游發展。將現有電池產線優質化,因三家公司設備都已折舊完畢,未來只要多一點投資、將既有產線再升級,不用再攤提折舊,只花小錢、就能看到效果,對政府而言,這是一種很經濟實惠的做法。

此外,國內模組目前產能不大,基於內需市場需求,合併後的模組廠兩年內產能可達一GW;海外模組廠的部分,也希望兩至三年內產能可達到三GW。由於現在模組設備的自動化程度很高,人工成本下降許多,這與中國低廉人工比起來,就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三合一整併只是一個開端、這是「第一階段」,未來也希望其他同業加入,讓台灣市場的太陽能業者家數不要那麼多,這樣就降低「被」殺價競爭的壓力。

當國內太陽能業者普遍都體認到「不改變就無法突破困境」,且「天時、地利、人和」因素俱在,此時不整併、更待何時?

問:外界質疑整併難度高?您的看法如何?

答:三家公司簽署「合併意向書」後,新公司的經營團隊就是由我擔任董事長、昱晶總經理潘文輝擔任執行長;過去新日光曾併購台達電集團旗下的子公司旺能,整併過程的法律問題與程序我們都有經驗,包括反托拉斯法、公平交易法(防止價格壟斷)等,都不陌生。

至於各廠區散落各地如何整併?未來我們會以「事業群」方式、由各公司高層來負責統籌規劃,預計成立太陽能電池、太陽能模組、太陽能矽晶圓、太陽能電站、新事業部等五大事業群。

其中,太陽能電池由昇陽光電副總曾盛誠主導、模組由新日光總經理沈維鈞整合、電站由永旺執行長蘇元良負責、矽晶圓則交給潘文輝統整;另成立「新事業部」(如模組的鋁框、玻璃等),交給昇陽光電總經理張錦龍負責,上週五(廿日)已開始開會討論,希望六個月內就能完成整併工作。

三家公司整併的確不容易,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我只能說,如果連廠房整併都做不到,那還能做什麼?未來還能有什麼希望?我也認為,三家公司都有共同目標,絕對有信心可以做得到、做得好。

裁員問題 做對的事過程會較艱辛

問:員工一定會擔心裁員問題,會如何處理?

答:其實「三合一」後會創造和擴大許多新的事業,如模組、新事業部門等,就長遠來看,對員工來說是有更多、更好的發展願景。過去太陽能因為連年虧損,沒辦法提供好的薪資與福利,但這次整併可以讓企業更有活力,員工未來能在一間更大、更好、營運更穩定的公司任職,對生活也會更有保障。

企業經營者本來就是要照顧員工、照顧股東,大家一起做一件對的事情,過程或許會比較辛苦,但既然是對的事情,就讓它發生吧!

2019年可賺錢 未來絕對是全球一咖

問:對政府綠能政策有何建言?

答:如果就財務面來看,我們有精算過、絕對不是憑空想像,這家公司第二年(二○一九年)賺錢的機率很大,且這家三合一的太陽能產業若整併成功、活下來,就會繼續擴大,未來在全球太陽能市場來說絕對是「一咖」。

我期待的不光只是改變台灣太陽能產業目前困境,更希望能為國家創造更多的就業率、國內投資,還有國內生產毛額(GDP),而因符合政府當前的產業政策,願意參與、投資聯合再生能源,我們也希望整個綠能產業政策應該要落實「自己蓋、自己賺」(意指蓋太陽能電廠應使用台灣製造的電池、模組等,而不是變成中國或其他國家太陽能廠的出海口);台灣如果不這麼做,產業供應鏈消失了,綠能產業是走不下去的。

洪傳獻小檔案

現職:新日光董事長

學歷:清華大學電機博士

經歷:工研院能源所太陽能電池實驗室主任、台灣光華非晶矽公司副總、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理事長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