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周邊單位董總人選,近期正式底定,對於這個結果,市場只能用「吃驚」形容,吃驚的是,新政府真的沒人可用,因為周邊單位的總經理,幾乎全被證期局退休官員把持,如果把證券、期貨、投信投顧公會這三個單位的秘書長都算進來,夭壽,證期局官員剛好組成一個退休委員會,沒事可以揪一揪泡茶聊天,這到底是什麼怪現象?
不是說證期局官員就不好,但是公務員有個最大的通病—「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而證期局官員全到各周邊單位及證券相關公會當主要執行者,過去的公務員心態不改,試問,台灣的資本市場未來的創新能力怎不令人擔憂?
金管會轄下六個證券周邊單位包括證交所、櫃買、期交所、投保、集保、證基會,目前只有集保總經理不是證期局出身,其他5個單位的總經理,都已經淪為證期局官員退休後的禁臠,當中櫃買、投保中心沒有旋轉門的問題,所以這些官員在這兩個位置一待滿3年,馬上就能跳到更好的位置,大家輪流在這些位置做到65歲退休,真的標準是做好做滿。
最誇張的是,這次櫃買中心董事長竟然找不到人,還由證期局轉來的張麗真以總經理先兼任,真是破天荒之舉,難道新政府是想等國營事業或金融單位大家位置擺不平,再來決定給誰當董事長嗎?
聽說證券周邊單位的員工,看到這種結果,很多打算去報考公務員,以後進證期局,這樣未來才有高官可以做,因為這種小圈圈既然形成,以後就會一個牽一個,當到50幾歲退休,領完退休金,再來去周邊單位當個年薪5、600萬元的總經理,這麼好康的事,總比在周邊單位等不到升遷機會要強太多了!
(無尺碼)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