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院砍薪30%成趨勢 傳有醫師兼差送外賣、開網約車

2025/11/13 06:42

中國經濟低迷,醫院就診人數減少,有些地區醫師降薪30%。示意圖。(法新社資料照)中國經濟低迷,醫院就診人數減少,有些地區醫師降薪30%。示意圖。(法新社資料照)

首次上稿 11-12 23:41
更新時間 11-13 06:42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中國經濟觀察網11日報導,中國醫生降薪已成趨勢,多地醫師反映降薪幅度約為30%。上海資深醫院管理者李鳴(化名)說,有些偏遠地區醫院連基本工資都發不出來,部份地方甚至有醫師兼差送外賣、開網約車的情況。

重慶一家縣級醫院普通外科主治醫生郭奇(化名)說,他從8月明顯感受降薪問題。半年來,工資每月會遲發兩、三天,扣完5險1金後,基本工資剩2000元人民幣(台幣8736元),績效工資則從年初的6000元人民幣(台幣2.6萬元)左右降至目前的4000元人民幣(台幣1.75萬元),降幅約30%。他說,降薪後,聽到有同事發牢騷:「這個工資養不起家了」。

報導指出,在中國西部某省級兒童醫院任職的許星(化名),也有類似的狀況。她說,她的工資比去年降了3分之1,而且這可能只是開始,因為近1個月,她3次在院務會議上聽到降薪話題。

上海資深醫院管理者李鳴說,降薪已是大趨勢,有些基層醫院醫師月收入降至2、3千元人民幣(台幣8736至1.3萬元)。他說,「前些年,誰會想到醫生會降薪?但現在很多新蓋的醫院醫生比病人都多,哪來的錢發工資」?

報導說,事實上降薪早已開始,2025年6月華醫網公佈《醫療人才2024年薪資及就業調研報告》,參與該報告的近3萬名醫療人員中,有57.9%表明被降薪,相較於前一年的37%,增加了20個百分點,顯示中國醫師的薪資下降呈擴大趨勢。

北京一家頂尖「三甲」醫院神經內科醫生林弈(化名)說,「其實我們醫院這7、8年來一直在變相降薪」,他經歷兩波降薪,一次是2019年醫院搬遷,全員降薪20%,第2波是疫情之後的「溫水煮青蛙式」降薪,每季遞減3%至5%,兩年累計調降20%。他說,在一次內部會議上,上司提醒大家「要準備好過苦日子」。

報導指出,許多受訪醫師認為,降薪的原因在於少子化以及經濟低迷。少子化讓兒童醫院病患銳減,而經濟環境欠佳讓許多病患不願就診。一名醫師說,前幾年她一天要看6、70個病人,但今年夏天以來,她每日的門診量降至2、30人。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