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在中國業務 以40億美元賣給私募基金

2025/11/04 09:42

星巴克週一(3日)表示,以40億美元的價格將中國業務的多數股權出售給私募股權公司博裕資本。(路透資料照)星巴克週一(3日)表示,以40億美元的價格將中國業務的多數股權出售給私募股權公司博裕資本。(路透資料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連鎖咖啡品牌星巴克(Starbucks)週一(3日)表示,已同意以40億美元(約新台幣1238億元)的價格,將中國業務的多數股權出售給私募股權公司博裕資本(Boyu Capital),試圖改善在中國的經營狀況。

綜合外媒報導,根據雙方協議,博裕資本將和星巴克成立合資企業,博裕資本將持有星巴克在中國零售業務的60%股權,星巴克保留合資企業40%股權,會繼續持有品牌和智慧財產權,並將其授權給新實體。

星巴克於1999年在北京開設了第1家門市,目前在中國擁有約8000家門市。然而,在民族主義抬頭和消費者不願為外國品牌付出更多錢消費的背景下,星巴克近年來和其他西方品牌一樣,逐漸被中國本土競爭對手蠶食市佔,在中國發展舉步維艱。

隨著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星巴克也非第1個剝離或分拆部份在中國業務的美國品牌。

美國消費電子零售商百思買(Best Buy)早在2014年就退出中國市場,將旗下184家門市出售給浙江佳源集團,將重心放在北美。在中國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百思買一直難以抵擋對手的攻勢,其他美企也抱怨在中國經營變得愈來愈困難。

餐飲巨頭肯德基(KFC)和必勝客(Pizza Hut)的母公司百勝餐飲(Yum Brands)在2016年以4.6億美元(約新台幣142.3億元)的價格,將百勝中國業務股權出售給投資公司春華資本和1家與阿里巴巴有關聯的公司。同年,由於食品醜聞和行銷問題,投資人加劇施壓,百勝中國被分拆,並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單獨上市。

叫車平台優步(Uber)2016年8月將中國業務出售給競爭對手滴滴出行,作為交換,Uber的投資人獲得了滴滴約20%的股權,結束了一場代價高昂的價格戰。

速食巨頭麥當勞(McDonald's)在2017年將中國和香港業務的多數股權出售給中國中信集團和凱雷集團,交易金額高達21億美元(約新台幣649.9億元)。不過到了2023年,麥當勞透過收購凱雷集團手中持有的28%股權,將中國業務持股比例增至48%。

為了遵守中國日益嚴格的監管規範,科技巨頭亞馬遜(Amazon)將旗下網路服務公司(AWS)雲端業務的部份實體資產出售給當地的合作夥伴北京光環新網科技,這筆交易價值約20億美元(約新台幣619億元)。2019年,亞馬遜關閉了中國本土市場,專注於跨境電商和雲端運算。

由於消費品牌在全球第2大經濟體中國面臨持續的逆風,美國服飾零售商GAP將大中華區業務賣給了寶尊電商。寶尊當時表示,其子公司將支付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5.4億元)收購GAP在上海和台灣的全部股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