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左)與習近平(右)會談後,美企將繼續把生產線撤出中國。(路透檔案照)
首次上稿 00:27
更新時間 06:25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對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談,打了超過滿分10分的「12分」成績,但對於夾在美中2國之間的企業而言,殘酷的現實依然存在:美中並未解決根本矛盾,美國企業將繼續把生產線撤出中國,雙邊商業往來在未來幾年仍將動盪不安。
華爾街日報10月30日指出,即使川普稍微調降對中關稅,但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仍處於歷史高點;而北京雖然暫時撤銷最新一輪對稀土出口的管制,但其不透明的出口許可制度,仍令美國製造商感到沮喪。
在南韓舉行的「川習會」中,美方同意將針對中國商品與「芬太尼」相關關稅,從20%下調至10%;作為交換,中國承諾加強打擊製造芬太尼的化學原料。川普表示,這將使多數中國商品的平均關稅率從約57%降至47%。
因此,美國消費者未來購買中國製產品的價格,可能略為降低,這些商品相較其他國家的產品,將變得更有吸引力。根據中國官方數據,2025年前9個月,中國對美出口比去年同期減少近17%。
企業界則認為,由於中國商品的關稅依然高於越南、泰國等國家,而且美中衝突仍可能隨時再起,美企多年來將生產線移出中國的趨勢仍將持續。
協助美企管理亞洲供應鏈的密爾瓦基ABC集團副總裁尤肯(Benjamin Jurken)指出,他的客戶仍持續將產能轉移至越南、馬來西亞與印度等地,最新的關稅調降不會改變他們的方向。
尤肯強調,許多企業早已做出戰略決策,無論關稅是否調降,都要在中國之外分散風險。
尼可工藝品牌公司(Nicole Craft Brands)全球採購資深副總裁索普(George Thorp)說,該公司多數手工藝產品在中國生產,但將持續尋找中國以外的新供應商,考慮越南、墨西哥、巴基斯坦、印尼與土耳其等地的工廠,因為「把所有產能放在同一個國家,實在不合邏輯。」
在越南經營兒童家具工廠的比利時商人貝爾奇(Michel Bertsch)也說,過去1年來,該公司的美國客戶明顯增加,紛紛尋求非中國製產品,「那些想離開中國的客戶早已行動,他們不會突然又回到中國。」
至於稀土,中國同意暫停10月9日宣布的新一輪稀土出口管制,但並未改變4月推出的出口許可制度,意味著美國汽車、電子與國防企業若要進口中國稀土磁鐵,仍須經過冗長的政府許可程序,往往需要數週,甚至可能遭到拒絕。
1名磁鐵進口商說,即使有部分許可獲准,供應鏈仍嚴重延宕。在此情況下,美企仍將持續尋找中國以外的稀土來源。西方企業與政府正投入數十億美元,建立不依賴中國的關鍵礦物供應鏈。
報導指出,儘管川普與習近平在會晤時言語友好,但他們並未觸及2國經濟對立的根本原因,包括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產業補貼,以及雙方對科技主導權的爭奪。
紐約智庫「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PI)副主任、前美國高階貿易官員柯特勒(Wendy Cutler)指出,美中貿易休兵目前看來是正面的,「但我們都應該預期,未來緊張局勢還會再次升高。」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