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戰新篇章!台積電2奈米成本飆升 引爆全球半導體洗牌潮

2025/10/06 16:29

台積電正透過一連串的定價策略,宣告數十年來電晶體成本可預期下降的時代,正式劃下句點。(取自網路)台積電正透過一連串的定價策略,宣告數十年來電晶體成本可預期下降的時代,正式劃下句點。(取自網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全球半導體產業正站在結構性轉折點,這場變革的核心是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據《EE Times 電子工程專輯》報導,台積電透過一系列定價策略,宣告過去數十年「電晶體越小、成本越低」的摩爾定律時代正式結束。

據報導,台積電計劃從2026年開始,對5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實施5%-10%的價格調漲。然而,最具戰略意義的調整,將是邁向2奈米世代的巨大飛躍。與前一代相比,2奈米製程晶圓的成本將高出逾50%。目前,一片3奈米晶圓價格約為2萬美元(約新台幣60.8萬元),未來2奈米晶圓可能飆升至3萬美元(約新台幣91萬元)或更高。

分析師指出,此一結構性轉變向整個行業發出明確訊號,頂尖半導體技術不再是唾手可得的商品,而是一項無法妥協的頂級服務。台積電對於先進晶片製造費用增速,已遠超電晶體密度提升所帶來的效率紅利,經濟門檻將被全面改寫,永久改變全球晶片的成本結構。

數據顯示,台積電在2025年第二季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的營收占比高達70.2%,技術領先地位無可撼動。如今,這家晶片巨頭正利用其技術霸權為未來創新籌資,推動整個數位經濟進入「成本新常態」。

據報導,晶圓代工價格大漲、2奈米製程成本飆升,影響全球半導體市場,其背後的原因錯綜複雜,但推升成本的最大催化劑之一,是地緣政治下的「主權製造」策略。現今,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總投資額已膨脹至1650億美元(約新台幣5兆元),創下美國史上最大外資紀錄,其生產成本將較台灣高出5%至20%,部分製程甚至溢價達30%。

台積電也承認,海外廠房初期將使其合併毛利率稀釋2%至3%。為了捍衛其維持毛利率在53%或以上的戰略財務目標,台積電認為漲價並非選項,而是抵銷這些額外營運與地緣政治成本的「無可避免」之舉,讓客戶共同分擔供應鏈多元化的成本。

除了地緣政治因素,價格飆升的第二大驅動因素,來自於維持技術領先所需的驚人技術複雜性。據了解,從3奈米邁向2奈米,電晶體架構從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進入環繞閘極(GAA)世代,這是十年來最重大的設計革新。

建造一座最先進晶圓廠需投入150億至200億美元(約新台幣4575億元-6100億元),而一台EUV曝光機就要價3.5億美元(新台幣106.75億元)。隨著技術逼近物理極限,研發與設備投資的邊際成本將持續上升。

分析師認為,這場結構性變化將波及整個數位經濟,而消費電子市場將首當其衝,2026年起旗艦手機與筆電價格可望上漲。至於資料中心也難以倖免,因為一片價值超過3萬美元的2奈米晶圓,將成為未來AI與高效能運算元件的成本基準。

目前業界正加速轉向「小晶片」(chiplet)設計,將昂貴製程僅用於核心邏輯區域,其他功能則以舊製程實現,以平衡經濟壓力。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