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經濟拮据而無法在孩子購屋時提供援助,因而感到寂寞或被疏離的父母,恐怕不在少數。示意圖。(彭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對許多人來說,購屋是人生的重要里程碑。但在籌措資金的過程中,往往會把父母的經濟狀況照得一清二楚。本該是值得開心的喜事,卻可能讓父母意識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與局限。日本一名68歲男子林健司(化名)已經退休,他唯一的兒子達也(38歲,化名)已經結婚5年,現在在東京一間IT企業上班,但在事前完全不知情的狀況下,達也卻突然說買房了,資金還是岳父母贊助,這讓健司心裡猛地一刺,這個無能為力的事實,讓他既難過又不甘心。
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健司3年前從一間中間製造商工作到退休,目前與妻子兩人依靠年金與退休金過著平穩的日子。獨子達也結婚5年來狀況和諧,對健司而言,兒子並無太多需要操心之處。
結果某天晚上吃過晚飯後,達也打來電話:「爸,最近好嗎?其實啊,我們買了房子。下個月就要搬家了,等安頓好,請你一定要來看看。」聽到兒子買了房子,健司當然替兒子高興。但健司和太太事前完全不知情,甚至連「我們正在考慮買房」這樣的話都沒聽過,一時之間感到錯愕。
深入了解後才知道,這套新成屋將近1億日圓(約2094萬元新台幣),對年收入約700萬日圓(約146萬元新台幣)的達也來說,已經超過負擔能力,之所以能夠買下,是因為岳父岳母主動伸出援手,才讓這筆人生中最大的支出得以完成。
達也說:「我原本覺得根本不可能負擔得起東京的房子,但岳父岳母說『錢的部分我們會支援』,事情才會進展這麼順利,真的很感謝他們。」
聽到這番話,健司心裡一陣刺痛,由於沒有任何商量,等同於被告知「不需要依靠你們」。而就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女方家庭已經付出了巨額資助,幫助兒子完成了人生最大的一筆購屋決策,這種現實讓他始終鬱結難消。
健司夫婦1個月後受邀到兒子的新居參觀,這套新建成的東京公寓,比他們想像中更寬敞氣派,兒子的岳父母也在場,氣氛融洽,但健司的心情卻怎麼也放不開。
兒子和媳婦一再向岳父母表達真心的感謝,他卻覺得自己變得渺小。自己從有限的積蓄裡拿出的10萬日圓(約2.094萬元新台幣)新居賀禮,在當下顯得格外蒼白無力。
健司表示:「問題不僅僅是金錢。我終究沒能以父親的身份成為兒子的後盾。這個事實既讓我感到無力,也讓我覺得懊悔。我就像個局外人,彷彿和兒子之間形成了一道深深的鴻溝。」
報導提到,像健司這樣,因為經濟拮据而無法在孩子購屋時提供援助,因而感到寂寞或被疏離的父母,恐怕不在少數。根據日本政府數據,買房自備款來源內,來自父母贈與的平均金額是141萬日圓(約29.52萬元新台幣),雖然不算高,但足以顯示「父母出手幫忙」並非少數案例。而贈與父母的平均年齡則是71.3歲,代表許多靠年金生活的高齡者,依然願意將省吃儉用存下的錢挪出來,幫助子女買房。
報導認為,孩子一方對「父母援助」的期待,與父母一方「想幫卻無能為力」的現實,兩者之間的落差,正是不少家庭心結的來源。隨著「老後必須靠自助努力」的觀念越來越被強調,像健司這樣的情況,或許只會越來越多。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