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實際管轄的東沙群島海洋資源豐富,圖為東沙環礁。(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中海油在東沙建鑽井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不斷宣稱在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主權,如今也染指到我國實際管轄的東沙群島,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智庫(The Jamestown Foundation)日前披露中共對台灣的灰帶侵擾,已擴展到油氣探勘活動,由中國國企「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擁有包括7個鑽井結構、3個浮式生產儲存和卸載船以及2個半潛式鑽井平台,全都位於台灣靠近東沙群島的專屬經濟區內,基於南海諸島在地理位置、戰略性資源及軍事優勢,該區域的突發衝突恐怕永無止息之日。
南海諸島由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等4大群島組成,南北範圍1800公里、東西900多公里,其爭議主要圍繞在領海,多年來,包括台灣、中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汶萊皆主張在此海域擁有不同權益。尤其,近年中國海軍實力迅速增強,南海緊張局勢進一步升溫。
其中,東沙群島是南海諸島中最北和最小的群島,由3個珊瑚環礁構成,即東沙環礁、南衛灘環礁及北衛灘環礁,是我國在南海中的部分實際控制領土,東沙群島的主島「東沙島」距台灣本島約444公里,島長2800公尺,島寬868公尺,陸域面積1.79平方公里,海洋資源豐富。
為宣示保育決心,我國在2007年1月成立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範圍包含東沙島與其環礁及附近海域,是我國第7座國家公園及第1座海洋國家公園,只是目前為了生態保育,並不對一般民眾開放觀光。
我國在2007年1月成立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範圍包含東沙島與其環礁及附近海域。(資料照)
解放軍多次模擬奪取東沙
東沙島除了自然資源,戰略上的意義也十分重要,多年來一直是中國意圖染指的目標。日本媒體《共同社》在2020年5月的報導提到,中國解放軍計畫在2020年8月於靠近海南島的南海區域,舉行以奪取東沙群島為想定的大規模登陸演習,預料將由衛戍南海的解放軍南部戰區實施,並動用登陸艦、氣墊船、直升機和陸戰隊,並指「規模前所未有」。
事後檢視,中共雖然並未實施登陸演訓,但隨即於2020年9月中旬多次派出軍機、軍艦在台海中線、我西南海空域操演,且部分兵力在台灣與東沙島之間海空域出沒。
到了最近幾年,中國對於東沙島的壓力不減反增,海巡署表示,過去侵擾東沙海域的主要是中國漁船違法濫捕,所以長年編排取締專案,往例都沒有中國海警船侵擾東沙水域的狀況,但從今年2月開始發生,於是調派大型海巡艦全程監控對應、廣播驅離。
據統計,從2025年2月至8月初,中國海警船每個月都侵入騷擾,最多的是6月達6航次,累計已有9船23航次,且幾乎都關閉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隱匿航跡,海巡署研判中國的主要目的在干擾漢光41號演習,並測試海巡署的海上應處作為。
中國海警在2025年3月襲擾東沙的說明圖。(海巡署提供)
北京片面奪取爭議領土行動的一部分
日前,詹姆士敦基金會透過開源影像分析,在9月2日發布報告「操縱遊戲:中國石油設施侵入台灣東沙島」,分析家相信,此舉是北京片面奪取爭議領土行動的一部分,也可能用於在未來侵略台灣,相關議題再次引起台灣輿論高度關注。
報告指出,7月、8月間在東沙群島的台灣專屬經濟區內,偵測到至少12座鑽油井和數十艘相關船隻,報告指出,這12座鑽油平台至少從2020年5月起就存在,這些結構物可用於對東沙或台灣的脅迫、封鎖、轟炸、甚至侵略行動,在配備感測器的情況下,更可強化點對點的「擊殺鏈」能力,但之前並未有關於這些油氣設施存在的報導。
這些設施由中國國營「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所有,而中海油半潛式鑽井平台「南海二號」更是深入台灣EEZ(專屬經濟區),目前距離東沙限制水域僅約48公里;而過去鑽井平台甚至曾逼近至約0.7公里。報告指出,這些活動符合北京為了奪取爭議領域而進行的「灰色地帶」戰略模式,詹姆士敦基金會的報告於是示警,沒有跡象顯示,台灣政府已對中國這些活動有所回應,指這恐將鼓勵進一步的蠶食。
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對此表示,有關情形,我國國防、安全單位均有掌握,並就相關行為樣態、風險等進行整體研議以為因應。中國的作為不僅涉及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律規範,更嚴重衝擊國際秩序,中國應對此行為清楚說明,並即刻停止在包括台灣在內區域各國經濟水域從事非法設置與開採活動。
美國智庫詹姆士敦基金會指出,中海油近期在台灣主張的專屬經濟區內設置至少12座油氣設施。中海油油氣設施示意圖。(美聯社)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