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至美西運價暴跌近60% ! 路透曝「1原因」全球航線續低迷

2025/08/06 15:45

自6月上旬中美達成暫停加徵關稅的初步協議以來,亞洲至美國西海岸的平均即期運費累計暴跌近60%。(路透)自6月上旬中美達成暫停加徵關稅的初步協議以來,亞洲至美國西海岸的平均即期運費累計暴跌近60%。(路透)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川普關稅和國際衝突重塑全球航運路線,跨太平洋航線運價已跌至2023年12月以來最低水平。《路透》報導,自6月上旬中美達成暫停加徵關稅的初步協議以來,亞洲至美國西岸和東岸的貨櫃平均現貨運費分別下跌58%和46%,預計2025年剩餘時間內,海運費用將持續走低。

據報導,中美貿易航線仍然是貨櫃船營運商利潤最高的航線之一。在美國總統川普暫停徵收關稅90天,出口商趁機趕緊出貨,帶動海運量在5月底和6月初出現短暫上漲,但由於運力超過需求,運費也迅速下跌。

航運分析機構Xeneta技術和數據長德維塔克(Erik Devetak)表示,全球產能嚴重過剩,這將繼續影響市場。

Xeneta指出,儘管船隻繞行紅海,以及避開美國港口的趨勢,暫時吸收部分運力,但整體市況依然低迷。從6月1日以來,亞洲至美國西岸與東岸的即期貨櫃運價分別下跌58%與46%,預測此一趨勢將持續。

物流巨頭DHL指出,夏季初亞洲至北美航線需求急升導致運價上揚,吸引船公司迅速增派運力,但隨後市況冷卻,供過於求現象明顯。隨著運力追逐短期獲利,如今市場動能不再,供給過剩問題浮現。

海事分析師Jarl Milford則預測,隨著下半年更多船隻交付投入市場,海運價格將穩步走低,他認為,「關稅政策不明與全球經濟走緩,將對市場形成進一步壓力。」

雖然大環境偏空,但航線繞行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吸收過剩船舶,成為支撐運價的關鍵。由日本三大航運公司,包括川崎汽船、商船三井、日本郵船合資成立的Ocean Network Express指出,紅海遭到葉門胡塞武裝攻擊導致航線重整,加上部分船公司選擇繞過美國港口以規避潛在關稅,使得船期延長,有效吸納約10%的全球貨櫃船供給量。

傑富瑞(Jefferies)分析,航運公司紛紛改道駛離紅海,讓全球航運運力利用率維持在86%至87%之間的健康水準,儘管美國近幾週運往美國的現貨訂貨量表明,7 月份的訂貨量可能會下降,從而將跨太平洋運費推至今年的最低水平,運往歐洲和拉丁美洲等市場的運費仍然很高。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