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傳18A製程品質遇瓶頸。(路透)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路透報導,英特爾能否振興美國先進晶片生產,以及站穩其代工業務,取決於是否縮小與台積電的技術差距,英特爾將此目標寄託於18A製程的發展,不過兩名知情者透露,測試結果顯示,該製程面臨品質上的巨大挑戰。
報導說,儘管去年初期的測試令客戶失望,但英特爾表示,預計2025年起以18A製程量產「Panther Lake」筆電半導體。英特爾希望生產如此先進的內建晶片有助於提昇外界對其代工廠的興趣。
不過兩名知情者說,只有一小部份的Panther Lake晶片品質達到客戶要求,這樣的良率意謂,英特爾在不久的將來,恐難以使其高階筆電晶片有利可圖。
英特爾財務長辛斯納(David Zinsner)上月底受訪說,Panther Lake「尚數發展初期」。英特爾上月30日聲明表示,有信心Panther Lake將進一步鞏固英特爾在筆電市場的地位。
3名消息來源說,過去英特爾在提高生產前會將良率提升至50%以上。而英特爾往往要將良率拉高至70%至80%,才能取得最大利潤,這對微小如Panther Lake的晶片更是關鍵,因為太高的缺陷率將使其難以銷售。
兩名知情者說,在Panther Lake於今年第4季推出前,大幅提升良率將是艱難任務,然而如果沒有提升良率,英特爾或許將以低利潤,或甚至賠本銷售部份晶片。
英特爾7月30日聲明說,Panther Lake「完全依照計畫進行」,但沒有具體說明該晶片須達到怎樣的良率門檻才能獲利。
英特爾已警告,如果無法為14A爭取到外部業務,可能整個退出尖端製造,而14A是18A的新一代繼承者。應特爾的18A製程涉及重大的製造變革以及採用新一代技術,比如新一代電晶體設計,以及改善能源傳輸功能。由於當中的複雜度,產生了製造的風險。
英特爾接受此挑戰已縮小與台積電的差距,但兩名知情者說,倉促推出未經證明的系統註定失敗,也有人將英特爾的這項努力比喻為「孤注一擲」的橄欖球傳球。
報導說,晶片製造商衡量進程的一個方式是測量晶片每一單位面積的缺陷量,兩名得知測試數據的消息人士說,相對於業界標準,Panther Lake晶片的缺陷量是英特爾開始量產的3倍之多。
3名消息人士透露,截至去年底,只有約5%的Panther Lake晶片符合規格,今年夏天該良率提升至約10%。
英特爾財務長辛斯納駁斥相關數據,表示「良率要優於這些數字」,但他沒有提供具體數據。他說,「我們預期每月的表現將越來越好,這樣到年底,我們的良率就足以達到投產等級的Panther Lake」,他補充,即使達到這樣的良率,利潤也不會增加,因此仍必須加以改善。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