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在重返白宮後,正利用他在「川普:交易的藝術」書中主張的作法,來迫使其他國家承諾巨額投資,不然就得面臨高關稅。專家指出,這種手法無異是一種「全球性勒索」。(路透資料照)
吳孟峰/核稿編輯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在重返白宮後,正利用他在「川普:交易的藝術」書中主張的作法,來迫使其他國家承諾巨額投資,不然就得面臨高關稅。專家指出,這種手法無異是一種「全球性勒索」。
川普今年4月2日推出對等關稅,之後二度延後實施時間至8月1日,期間僅實施10%基準關稅,以讓各國有時間與美國談判,並在截止日到期前施加壓力。
例如,在7月30日,川普在自家社群媒體「真相社群」說發文:「南韓目前的關稅是25%,但他們提出了降低關稅的方案,我很想知道具體方案是什麼。」隔天,川普同意對南韓進口商品徵收15%關稅,因南韓同意在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並購買1000億美元美國能源。
南韓並非唯一做出巨額投資承諾的國家。日本表示將設立一個5500億美元的基金,用於對美國投資。歐盟也說,其企業準備對美國投資至少6000億美元。對貿易專家而言,這些承諾引發了一個問題:川普是在與貿易夥伴談判,還是在夾持貿易人質。
偏右翼的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國民經濟學副總裁林西康(Scott Lincicome)表示:「這無疑是一種全球性勒索,事實上,川普正在利用美國關稅政策,將這些條件強加給那些不太情願地參與者。」
但這些非正式承諾的模糊性也顯示,其他國家可能也在尋找創意的方式來規避川普的關稅。儘管關稅的執行相對簡單,但投資和採購承諾卻不容易落實。例如,歐盟無權規定其承諾的投資類型,日本承諾的投資大多以貸款形式發放。
這些國家宣布的投資也引發了混亂,而且缺乏此類協議通常附帶的細節,以避免未來的爭議。
曾在歐巴馬政府任內擔任美國貿易代表的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CFR)主席傅洛曼(Michael Froman)表示:「包括那些已宣布投資承諾的國家在內,還存在諸多疑問,這些承諾究竟意味了什麼?這些承諾是否可執行?如果他們在特定時期內未提供一定金額的投資,關稅是否會恢復?」
儘管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外國投資的熱點,但迫使各國進行投資的長期影響尚不清楚。
然而,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談判策略的艾姆斯(Daniel Ames)指出,日本、南韓和歐盟等國家在宣布巨額投資承諾時,可能也在迎合川普的虛榮心,而這些承諾最終可能只是空話。
艾姆斯說:「川普是個擅長說故事的人,當他的對手意識到這一點時,他們就能加以利用,如果你在跟一個自戀者談判,你會想辦法讓他們覺得自己贏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