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製啤酒大量低價進口來台,台灣自7月起課徵臨時反傾銷稅。(資料照)
《飲酒過量 有礙身體健康》
〔記者徐子苓/台北報導〕中國製的啤酒大量低價進口來台,財政部七月起課徵臨時反傾銷稅,最快十月做成最後調查,決議是否正式課徵反傾銷稅。專精於中國研究的中經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批評,中國不論在啤酒還是電商都存在不公平貿易,甚至還禁止台灣啤酒進口,台灣也可考慮以同樣手法反擊。
王國臣指出,中國政府花許多資源補貼啤酒產業,從北京當局到省一級、再到市一級,構成非常嚴重的產能補貼行為,再加上前幾年中國施行《進口食品境外生產註冊管理規定》,以文件標示不符為由,直接禁止台灣酒類出口到中國,比對台灣課徵反傾銷稅還嚴重。
「從我的觀點來看,不需要管這麼多(構成傾銷的)要件,中國都不講道理了,我們跟一個野蠻人講什麼道理?吃虧的就是自己。」王國臣認為,台灣身為法治國家,也可從法律著手,同樣禁止中國的酒類進口。
他批評,中國在啤酒貿易方面的行為存在不公平,在電商方面也是,中國政府網路管制下,消費者看不到亞馬遜、上不了台灣的PChome,但在台灣和美國,消費者隨時可以上淘寶使用電商服務,這就構成了不公平。川普近年屢屢針對中國,正是因為不公平貿易導致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持續擴大。
各國現在對於中國的小額商品也祭出相應措施,例如美國對中國的小額包裹另外加徵關稅,事實上台灣也面臨中國電商和小額包裹的競爭,但還未跟上美國的腳步反擊,這是王國臣認為現行不足之處。
他也警告,除了中國品牌的啤酒之外,其實很多其他國家大廠的啤酒,也是由中國製造,例如民眾所熟知的日本麒麟、美國百威等,其中許多都是在中國製造,卻因為標示不明的問題,導致民眾不知情喝下肚。
而這也延伸另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啤酒可以這麼便宜、低成本?其中是否有剝削勞工、食品安全的隱憂?王國臣強調,台灣政府應該要盡到告知義務,讓民眾知道挑選這些啤酒可能會面臨的健康風險。
《飲酒過量 有礙身體健康》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