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製造」困難重重 摩托羅拉慘痛教訓是殷鑑

2025/08/05 16:58

摩托羅拉的經歷突顯「美國製造」將面臨技術與人力短缺的挑戰。(彭博資料照)摩托羅拉的經歷突顯「美國製造」將面臨技術與人力短缺的挑戰。(彭博資料照)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美國總統川普透過關稅等措施,希望重振「美國製造」雄風。不過早在2013年摩托羅拉便以「美國製造」作為競爭策略,大張旗鼓在德州設手機組裝廠,然而翌年該廠關閉,同時全然放棄美國組裝業務,摩托羅拉當時面臨的技術與人力問題,如今依然未解。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摩托羅拉的經驗顯示為何這麼多的科技產品,比如智慧手機多半在亞洲與南美,而非在美國組裝。靠近關鍵供應商與較低的勞動成本只是部份因素,而必要技術的落差以及難以填補工廠人力才是將智慧手機產線帶回美國的關鍵挑戰。

摩托羅拉十多年前面臨的難題,在川普施壓蘋果與三星在美國生產行動裝置,否則面臨高關稅後,變得有其意義。除非美中達成協議,否則從中國進口的電子產品將於12日起課徵高關稅,而如今為美國最大智慧手機進口國的印度則從7日起徵收25%關稅。

2012年5月擔任摩托羅拉執行長的伍塞德(Dennis Woodside)對目前試圖在美國生產智慧手機的公司提出建言:別低估找到合適的技術員工,以及留住他們的困難。

2013年摩托羅拉雄心勃勃決定在德州沃斯堡生產其Moto X智慧手機,以吸引美國客戶,並搶攻由蘋果與三星主導的智慧手機市占率。伍塞德說,儘管摩托羅拉在美國出售的Moto X是在德州廠組裝,但電池、螢幕、主機板等零組件皆來自亞洲供應商。

該旗艦機的銷量不足以支撐美國的組裝業務,根據華爾街日報當時的報導,2013年第3季摩托羅拉僅售出50萬支手機。2014年5月該公司決定關閉該廠,並將手機組裝移往其他地方。他說,「成本確實更高,這是很大的挑戰,而且必須面對供應鏈非常分散的問題」。

然而,伍塞德遇到的最大挑戰是訓練與留住員工,而組裝工作的特殊性使相關問題更加困難。他說,「(手機)或許有數百個零件,它們非常小,就像是超小型樂高積木組。我們沒有意識到在美國,多數人不習慣這樣的工作」。

伍塞德的經驗觸及美國製造業的現實面:美國正面臨技術與需求短缺的困境,使得填補工廠工作或本土生產技術產品困難重重。事實上,在川普推出其關稅政策前,美國工廠就難以找到適合的員工,美國人或許根本不想從事製造業工作。從今年第1季起,全美製造商協會(NMA)的展望調查中,吸引並留住高素質勞動力便是美國製造業者面臨的頭號挑戰。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