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承諾向菲律賓的官方發展資金,並未完全兌現。(美聯社資料照)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菲律賓星報》(Philippine Star)報導,2015年至2023年,中國承諾向菲律賓提供305億美元(約新台幣8996億元)的官方發展資金,包括贈款、貸款和其他形式的援助,比任何其他東南亞國家都多。但根據澳洲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指出,實際上到帳的資金卻僅有7億美元(約新台幣206億元),不到承諾金額的40分之1,且幾個大型項目失去中國投資者的興趣,或者後來轉向其他資金來源。
《南華早報》報導,分析人士將此歸咎於基礎設施項目無法完成、菲律賓的政治風向轉變,以及與北京的緊張局勢加劇。這些因素不僅阻礙了「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旗艦項目,也使人們對中國在菲律賓的長期發展融資的可執行性產生懷疑。
報告顯示,2015年至2023年期間,雖然菲律賓在東南亞國家中,獲得中國最高的援助承諾,但實際上菲律賓獲得的中國發展融資資金方面,落後於大多數東南亞鄰國,幾乎排名墊底。
洛伊研究所報告的數據顯示,中國承諾向菲律賓提供的資金大部分用於運輸和倉儲項目,但是這些項目的幾筆款項最終未能兌現,因為中國後來對該項目提供資金失去興趣,或者菲律賓政府找到了其他資金來源。
報告還提到Panay-Guimaras-Negros三島跨橋項目,該項目原本應該由中國政府以贈款形式資助,但中國政府在2020年放棄該項目。
中國向菲律賓承諾的融資,大部分是在菲律賓前總統執政期間所提供,杜特蒂(Rodrigo Roa Duterte)他在2016年至2022年任職,並透過一系列備受矚目的基礎設施協議與北京建立更緊密關係。
但其中許多項目從未實現,在現任總統的領導下,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與中國的交往已大大放緩。
洛伊研究所研究員斯坦霍普(Grace Stanhope)表示:「中國未能兌現對菲律賓的基礎設施建設承諾,很大程度上是政治問題。」他表示,杜特蒂執政期間,兩國關係友好,簽署多項大型項目協議,但在小馬可仕執政期間,兩國關係變更加謹慎,新承諾的數量非常少。
報導指出,由於中菲兩國南海主權重疊主張,海上緊張局勢加劇,菲律賓3個中國支持的大型鐵路項目於2023年被取消。馬尼拉智庫「國際發展與安全合作組織」負責人兼安全分析師卡巴爾扎(Chester Cabalza)表示,南海持續的緊張局勢限制經濟合作的範圍。他說:「由於持續的海上安全問題,在小馬可仕執政期間,中國與菲律賓的進出口貿易將持續下降,或者直接沒有。」
也有人認為,中國資金的短缺不能只用地緣政治來解釋。菲律賓大學國際關係講師皮亞森蒂尼(Matteo Piasentini)就表示:「有效提供發展援助,始終是複雜且衝反爭議的,這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官僚酬報、預算限制等等。」他指出,其他因素可能包括菲律賓與日本等其他捐助國的深厚關係等。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