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新創公司宣稱,破解千年煉金夢,以核聚變製金可望成真。(彭博)
林浥樺/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一家核融合能源新創公司宣稱,他們已解決數千年來將其他金屬變成黃金的難題。《金融時報》報導,舊金山一家的核聚變新創公司Marathon Fusion聲稱,他們正研發一項技術,可透過核融合的方式,將汞轉化為黃金,破解這個數千年來將一般金屬轉化為黃金的難題。
據報導,這家公司提出的技術,是建立在改良版的聚變反應過程,不只發電還能煉金,引發科學界與投資界的高度關注。
Rutkowski 指出,若未來聚變發電廠採用此設計,每1GW的發電容量每年可額外產出約5000公斤黃金,且不會影響能源效率或燃料生產。以當前黃金價格估算,其價值可與發電收入相當,等於為聚變技術提供一個全新的營收來源。
《金融時報》指出,Marathon Fusion在上週發表一篇論文指出,他們認為可以利用核融合反應中釋放的中子,透過核轉換(nuclear transmutation)過程將汞變成黃金。儘管該論文尚未經過同行評審,但已獲得該領域一些專家的正面評價。
Marathon Fusion是由年僅30歲的Kyle Schiller與Adam Rutkowski 於2023年創立,目標是突破聚變發電的工程瓶頸。目前公司擁有12位全職員工,已籌得590萬美元(約新台幣1.73億元)私人資金與約400萬美元(約新台幣1.17億元)美國政府補助。
內文指出,科學家曾利用粒子加速器合成黃金,但產量極少,成本極高。今年早些時候,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物理學家表示,他們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內高速近碰撞過程中觀察到鉛原子轉化為金。
最常見的核融合實驗方法是使用一種稱為托卡馬克的裝置,將兩種氫同位素(通常是氘和氚)加熱到極端溫度,使它們聚變產生氦和大量以中子形式存在的能量。大多數潛在聚變發電廠的計畫都旨在將部分中子與鋰同位素在「繁殖氈」中結合,為未來的反應產生更多的氚。
而根據該公司近期發表的技術核心,在於利用聚變反應所釋放的高速中子,在聚變爐的「增殖包層」中引入汞-198,同時與鋰同位素反應以維持燃料循環。這些中子將汞-198轉變為不穩定的汞-197,後者再經約64小時衰變為穩定的黃金同位素金-197。
美國普林斯頓國家實驗室的等離子體物理學家 Dr. Ahmed Diallo 表示,理論上看起來很有前景,讓人感到好奇與興奮。而前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技術長 Dan Brunner 也指出,從純科學角度來看,這一切是有可能實現的,挑戰在於如何將其工程化。
不過,該技術也面臨一些實務風險。由於汞來源可能混入其他同位素,導致產出的黃金部分具放射性,需儲存14至18年才能完全安全使用。
目前全球每年約開採3500公噸黃金,但黃金市場需求足夠龐大,Marathon估計,這項新技術不會對黃金價格造成劇烈衝擊。此創舉不僅象徵聚變應用場景的多元化,也可能為資金密集的核聚變產業注入強心針。
根據Fusion Industry Association數據,截至今年7月,全球53家聚變公司累計募資近98 億美元(約新台幣2880.7億元),光是過去一年就吸金26億美元(約新台幣764.2億元)。
Marathon 第一位投資人、風險基金 Strong Atomics 負責人Malcolm Handley表示,「若聚變同時能產電與產金,將釋放大量資金支持更多技術突破」,這對於已承諾要解決一連串艱難問題的聚變業界而言,是極大的助力。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