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美企規避川普關稅新妙招 !「首次銷售規則」正夯 專家卻曝「這隱憂」

2025/05/27 10:22

美企正在尋找解決方法,以盡量減少美國關稅帶來最嚴重的衝擊。(彭博)美企正在尋找解決方法,以盡量減少美國關稅帶來最嚴重的衝擊。(彭博)

林浥樺/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各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使得企業面臨成本增加的壓力。美媒《CNBC》報導,許多企業積極尋找合法途徑降低負擔,現在有一項被廣泛檢視並利用的工具,就是美國海關法的「首次銷售規則」。

《CNBC》指出,在實際操作上,美企獲取「首次銷售」的價格證明,往往深具挑戰。律師格萊徹 (Brian Gleicher) 直言,主要來自「供應商可能不願意提供相關資訊」。

企業發展顧問泰勒(Rich Taylor)進一步說明,由於事涉敏感商業機密和潛在風險,中間商往往不願意透露他們從中賺取的利潤,也擔心客戶會選擇繞過它們進行採購。

據報導,越來越多美企為了規避川普關稅,正積極採用「首次銷售規則」(first sale rule),這規則適用於各類商品,但在高價消費品和奢侈品領域最受到青睞,因為高價商品通常具有較高利潤,避稅效果也更加顯著。

所謂的「首次銷售規則」是指,美國進口商可不以商品最終進口到美國的價格來計算關稅,而是以商品在多層交易中「第一次被賣出的價格」來計算關稅。

舉例來說,若一件商品從中國工廠出貨,以5美元(約新台幣150元)價格賣給香港中間供應商,香港中間供應商再以10美元將商品轉售給美國零售商,美國零售商最終以40美元賣給消費者,在傳統關稅計算方式下,美國零售商可能需要以10美元的進口價格來繳納關稅,但據「首次銷售規則」,美國零售商可以合法選擇以5美元價格來計算。

格萊徹指出,首次銷售規則自1988年起就已存在,但現在這一規則再次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美企若要使用「首次銷售規則」,必須滿足一系列嚴格法律,包括交易必須涉及至少2次獨立銷售,1次來自海外生產商、1次或多次來自中間商。

另外,所有銷售行為必須由獨立且不相關的各方進行,還有必須證明商品在首次銷售時就已明確預定將運往美國。但最關鍵的一點是,美國進口商必須能夠提供充分文件,以證明商品「首次銷售」的價格。

但在實際操作上,「供應商可能不願意提供這些資訊」,這讓獲取「首次銷售」的價格深具挑戰。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