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達成為期90天的貿易戰停火協議,但CNN指出,中國似乎仍對稀土出口維持嚴格管控。示意圖。(路透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雖美中達成為期90天的貿易戰停火協議,但《CNN》指出,中國似乎仍對稀土出口維持嚴格管控,顯示北京意圖保留在戰略談判中的關鍵籌碼。
《CNN》報導,根據美中雙方協議,中國承諾撤銷自4月2日以來對美方的「非關稅」反制措施。然而自4月4日實施的7種稀土礦物與相關產品出口限制是否包括在內,仍未明確,這些重稀土磁材廣泛應用於iPhone、電動車、F-35戰機與飛彈系統,全球供應幾乎由中國主導。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聲稱中國已同意解除限制,但目前無跡象顯示出口管制鬆綁,專家和業界人士表示,中國當局似乎正在加強實施和監管。
該制度要求「一批一證」,即每批貨物須個別申請出口許可,導致企業延誤,擔憂擴大至美國汽車與國防產業。
產業顧問海卡維(Jon Hykawy)認為,如果葛里爾的說法更像是「希望發生的情況」,而非實際成果,那他一點都不感到驚訝。他指出,北京此舉旨在確保關鍵原料優先供應國內。
CSIS關鍵礦物安全計畫主任巴斯卡蘭(Gracelin Baskaran)表示,中方的稀土出口許可制度是「動態設計」,將長期存在,這將使北京在未來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保留其影響力。
巴斯卡蘭說,一旦美方違背關稅協議,北京可迅速扣留許可。
北京近期雖將28家美國企業自出口黑名單中移除,包括多家國防與航太公司,但是否會實際核發稀土出口許可仍不明朗。
Ginger International執行董事克魯默(Thomas Kruemmer)指出:「中方的稀土出口管制明確針對美國國防工業設計,我無法想像會退讓。」
他補充,國防承包商在申請過程中勢必面對複雜審查,甚至可能遭到拖延或拒絕。
Three Consulting總裁甘迺迪(James Kennedy)指出:「你仍然能取得材料,但必須詳細告知中方的最終用戶,這讓陸得以監控下游客戶與潛在弱點,是一種聰明的地緣政治手段。」
幾十年來,美國和其他國家一直依賴中國的稀土礦物供應,而4月份的出口管制,並非北京首次利用其在該產業的主導地位。 2010年由於領土爭端,中國暫停向日本出口稀土近兩個月。 2023年底,中國對稀土提取和分離技術實施禁令。
甘迺迪說:「中國對稀土、鈷、鎵和所有這些關鍵材料的控制,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地緣政治武器。」、「最終,這會產生很大的不確定性。而這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武器。」
巴斯卡蘭表示,在世界兩大地緣政治超級大國之間緊張局勢加劇的時代,許可證制度可能會繼續成為一種更強大的權力形式。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