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報導,中國「不卑不亢」的談判作風,已讓韓國、印度和日本等國家相信,談判策略應採取更強硬立場,不需急於求成。(歐新社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成果顯著,然而美國大砍對中國高額關稅,不僅讓美國總統川普意識到玩過頭了,也讓多國看到與美談判的新思路,「堅定立場,保持冷靜,並迫使他(川普)屈服」,彭博報導,中國「不卑不亢」的談判作風,已讓韓國、印度和日本等國家相信,談判策略應採取更強硬立場,不需急於求成。
彭博報導,在中國強硬的談判策略為其贏得了有利的協定後,採取更外交和更快速方式的國家正在質疑這是否是正確的道路。
前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新加坡尤索夫·伊沙克研究所(Yusof Ishak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奧爾森(Stephen Olson)說,許多國家會看看日內瓦談判的結果,得出結論是川普已經開始意識到他玩得太過頭了。
而BCA Research首席策略師帕皮克(Marko Papic)表示,許多國家可能會從中國學到,與川普談判的正確方式是堅定立場,保持冷靜,並迫使他屈服。
報導指出,雖然官員們不願公開表明他們的做法會變得更加強硬,但有跡象表明,特別是來自大國的跡象表明,他們正在意識到自己手頭的牌比以前想像的要多,並且有能力放慢談判的步伐。
韓國總統候選人李在明(Lee Jae-myung)表示,沒有必要急於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儘早達成協定,並批評臨時政府與川普政府倉促接觸。
另川普上週表示,在90天緩期即將過半時,沒有時間與大約150個國家達成協定。因此,美國可能會在未來2到3週內單方面分配更高的關稅稅率。
雖然川普還表示,印度準備降低對美國商品的所有關稅,但該國外交部長蘇傑生告訴記者,貿易談判正在進行中,“對此做出任何判斷都為時過早”。
日本媒體亦指出,日方的決策者很有可能會改變原定趕在6月與美國談出結果的時間框架,以留出更多時間去爭取更好的談判結果。
不過,彭博也點出,能否在面對美國時保持冷靜和不卑不亢,其實也取決於一個國家,在面對美國時是否有足夠的籌碼,而這背後則是一個國家自身實力的展現。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前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霍夫曼(Bert Hofman)表示,只有經濟實力雄厚,且對美貿易依賴有限的國家才能採取行動。對大多數國家來說,對美國採取強硬態度是相當冒險的。
另穆迪亞太經濟主管埃爾(Katrina Ell)亦指出,中國對美國的影響力太大,以至於美國無法繼續其強硬立場,而許多其他經濟體的情況並非如此,我們需要記住的是槓桿以及誰擁有這種槓桿。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