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澳聯手重塑稀土版圖,澳洲企業成「中國以外」重稀土關鍵供應商。圖為萊納斯位於澳洲的加工廠。(彭博資料照)
吳孟峰/核稿編輯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在全球關鍵礦產供應鏈高度依賴中國的背景下,澳洲礦業公司萊納斯稀土(Lynas Rare Earths)16日宣布取得重大技術突破。該公司位於馬來西亞的工廠已成功生產出「氧化鏑(Dysprosium Oxide)」,使其成為中國以外首家商業化生產分離重稀土的企業,為西方國家擺脫對中國稀土依賴開創新契機,也標誌著美國與澳洲正聯手挑戰中國在此領域的長期主導地位。
鏑是製造電動車、風力渦輪機及硬碟機等高科技產品所需高性能磁鐵的關鍵原料,同時也應用於核能反應爐與特定醫療設備。《法新社》報導,萊納斯執行長拉卡澤 (Amanda Lacaze) 表示:「萊納斯已成為全球唯一一家中國以外的重稀土分離產品商業生產商。這是供應鏈韌性的重大突破,為客戶提供了中國以外的供應選擇。」
美中貿易戰雖然波及多個產業,但31種關鍵礦物(包括稀土元素)被豁免於關稅之外。然而,中國近年來不斷加強稀土出口管制,並重新制定定價原則,將稀土從單純的工業原料提升為具有戰略地位的資產,這使得西方國家警覺到稀土供應鏈的脆弱性。
雪梨科技大學科技與創新副教授張悅指出,中國目前控制了全球約90%的稀土精煉產能,而重稀土處理更是掌握了98%的市占率。中國正試圖重新定義稀土的定價方式,一種提議是將鏑等關鍵元素的價值與黃金價格掛鉤;另一種則是以人民幣而非美元結算稀土交易,藉此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萊納斯公司預計稀土產品定價將較中國市場「更具溢價」,以反映西方國家對中國以外來源的稀土材料的強勁需求。該公司還計劃於今年6月生產另一種重稀土——鋱(terbium)。
為減輕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美國政府已與萊納斯達成2.58億美元(約新台幣78億元)合約,在德州建設新的精煉廠。澳洲政府也透過「澳洲製造未來計畫」(Future Made in Australia) 考慮採取戰略儲備、生產稅收抵免等措施,並為國內加工業提供更廣泛支持。
萊納斯公司目前在西澳洲經營芒特韋爾德 (Mount Weld) 稀土礦場和馬來西亞關丹 (Kuantan)的萊納斯先進材料廠,公司市值已達72億澳元(約新台幣1395億元)。
然而,張悅副教授提醒,澳洲正面臨「外交鋼索」的挑戰:「澳洲既是中國的主要上游供應商,又是美國的戰略盟友。過度靠近美國可能招致中國報復,而與中國過於親近則可能引發華盛頓的審視。」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