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4個月,中國對歐盟的貿易順差已高達創紀錄的900億美元。(路透資料照)
陳麗珠/核稿編輯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彭博》報導,中國對歐盟的貿易順差不斷擴大,引發歐盟當局擔憂,在美國與中國的關稅戰中,歐盟有可能成為中國廉價商品的傾銷地。
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關稅後,歐盟就對可能湧入的中國廉價商品加強警戒,尤其是今年前4個月中國對歐盟的貿易順差已高達創紀錄的900億美元(新台幣2.7兆元)。
目前,大部分繞道的中國商品都是途經東南亞和拉丁美洲,但自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出口至歐洲的數量已敲響警鐘,隨著美國提高進口關稅,中國商品流入歐洲的速度可能會加快。
匯率波動加劇了歐洲面臨的挑戰。上個月人民幣兌歐元匯率跌至逾10年來最低,使得中國出口商品對歐洲買家來說更便宜,更有吸引力。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5月9日發布的數據,今年迄今中國對歐盟的出口額創史上第2高,僅次於2022年因疫情而激增的出口額。
歐盟執委會貿易事務專員塞夫柯維奇(Maros Sefcovic)上週表示:「我們正在監測貿易轉移的可能風險,初步結果預計將於5月中旬以後公布。」預計這個議題將在5月15日歐盟貿易部長於布魯塞爾舉行的會議上討論。
歐盟已對中國進口商品的快速成長感到擔憂,尤其是因中國國內通縮,導致這些商品的價格下跌。
甚至在美國總統川普1月20日重返白宮前,歐洲和中國的貿易關係就已經發生轉變。從德國和中國貿易關係的快速變化可以看出這一點,中國對德國的貿易關係從2020年的逾180億美元(新台幣5432億元)逆差,轉變為2024年的120億美元(新台幣3622億元)順差。
如果今年前4個月的趨勢維持下去,今年一整年中國對德國的貿易順差可能會超過250億美元(新台幣7545億元)。
安聯貿易(Allianz Trade)高級經濟學家達梅特(Maxime Darmey)表示,這種情況將促使歐洲決策人士採取更積極的措施來支持國內產業,並設置關稅和非關稅壁壘。
達梅特說:「我們起初以來這只是美中之間的對峙,實際上這將對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歐洲產生影響,因為這將迫使主要國家逐漸採取保護主義措施。」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