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我金融三業對中國曝險部位, 今年3月底首跌破9千億大關。(記者王孟倫攝)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我國金融業對中國曝險,「跌跌不休」!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2025年3月底為止,金融三業(銀行、保險、證期業)對中國曝險金額已跌破9千億大關,降至8945.71億元,創這項統計以來新低;其中,產險業已經連續27個月,曝險部位為「零」。
所謂的「金融三業」,包括:「銀行業」、「保險業」(產、壽險)及「證券期貨業」(券商、期貨、投信)。至於曝險是涵蓋投資、授信及資金拆存。
首先,就金融三業整體曝險狀況來看,截至今年3月底,對中國曝險為8945.71億元;若較去年3月底,對中曝險金額大減1425.16億元,年減13.7%。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表示,我對中國曝險金額變化,直接反映政經情勢風險,隨著近年中國地區經濟成長趨緩、債務增加等因素,因此,金融業抱持審慎保守態度。
其中,「銀行業」是對中曝險的最大宗來源。若以今年三月底為例,銀行業對中國曝險為8254.81億元,占整體金融三業的9成2。換言之,銀行業對中曝險的變化,直接主宰金融三業的曝險增減。
其次,銀行業對中國曝險較去年同期大減1273.8億元,年減13.37%。銀行局表示,基於風險考量,金管會也特別針對銀行業設有「對中國曝險法定門檻」,依規定,曝險金額占淨值比重不得超過100%。
根據統計,今年3月底本國銀行對中國曝險占淨值比重.更已經一舉跌破18%大關,降至17.6%,也是金管會公布過最低的數字。
此外,3月底對中曝險占淨值比的前三大銀行,分別是中信銀、凱基銀與永豐銀行,各占淨值比是56.8%、44.4%及38.6%。
由保險業部分,今年3月底,壽險業投資中國有價證券共577億元,年減147億元,減少20%。至於產險業,從2023年1月開始,對中國就沒有任何曝險至今,也就是27個月。
在「證券、期貨、投信」三業方面,根據統計,今年3月底,對中國曝險的水位降至113.9億元,年減4.36億元,曝險占淨值比為1.36%。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