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緊張局勢加劇,北京是否拋美債成熱議焦點。(歐新社)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中緊張局勢加劇,北京是否拋美債成熱議焦點。高盛4月估計,中國投資者持有1.7兆美元(約台幣51兆)的美國金融資產,其中約3700億美元(約台幣11兆)為股票,1.3兆美元(約台幣39兆)為美國公債,而中國人行(央行)則持有7843億美元(約台幣24兆)為美國公債。專家認為,北京拋美債是核選項,分道揚鑣將對雙方帶來同等的痛苦,短中期內不會考慮這個選擇。
《南華早報》報導,長期以來,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在貿易、金融等各個領域相互交織,自川普今年重返白宮以來,兩國分歧進一步加深,川普對美國的貿易夥伴徵收關稅,顛覆了全球貿易秩序。中國遭到川普關稅衝擊,來自中國的商品被徵收高達 145% 的關稅。
在貿易戰針鋒相對的情況下,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上個月表示,一切都擺在桌面上,包括將中國公司從美國證券交易所退市,這個威脅自 2020 年以來始終籠罩著近 300 家在美上市的中企。
這些發展凸顯了中國企業及其投資者不斷變化、日益敵對且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面臨的風險日益增長。
由於受到美中關係緊張加劇,中國社群媒體上最近的討論集中在中國是否應該拋售其持有的美國國債。高盛4月估計,中國投資者持有1.7兆美元的美國金融資產,其中約3700億美元為股票,1.3兆美元為美國公債。
至於中國外匯存底部分,截至4月底,中國外匯存底為3.28兆(約台幣99兆)美元,其中,約有7843億美元為美國公債。
經濟學家表示,儘管中美金融脫鉤不可避免,完全斷絕的可能性仍然不大。他們補充,這可能會很有挑戰性,尤其是對中國而言,因為中國已經透過出口積累大量貿易順差。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前美國財政部經濟學家塞瑟(Brad Setser)表示,金融聯繫反映了過去的盈餘,而過去的盈餘不會因為貿易消失而消失,快速重新配置4兆至5兆美元的外國資產非常困難,任何舉措將是漸進式。
塞瑟還說,過去的貿易順差主要為中國國有商業銀行和國家政策性銀行累積海外資產提供了資金,其中一部分資金目前正用於中國私人海外資產的累積。很難知道中國家庭和富裕的中國企業家會把錢安全地存放在哪裡,以及是否會以離岸美元或是否會轉向離岸歐元。但他預期,中國投資者會盡可能避免進一步增持美國資產。
哈佛商學院教授里斯邁爾則表示,鑒於(拋售)可能造成的全球動盪,我認為短期或中期內任何人都不會願意考慮這個選擇,因此人們將此稱為核選項。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學者張燕生(音譯,Zhang Yanshen)認為,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國及進口國,而中國是最大的生產國及出口國。同時,美國也是最大的投資者,中國則是最大的儲蓄國。這些全球失衡帶來了複雜的問題,美國應該減少消費、減少進口、增加儲蓄嗎?還是中國應該減少生產、減少出口、減少儲蓄?又或者雙方應該合作,尋求可行的解決方案?
張指出,貿易失衡問題不能僅通過關稅戰來解決,需要溝通和對話來縮小分歧、擴大合作、降低風險。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