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正試圖打造自家的晶圓代工事業,最終目標是挑戰台積電。(路透)
林浥樺/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英特爾(Intel )週二 (29 日) 表示,已有多家晶圓代工客戶計劃採用尚在開發中的 14A 先進製程,製作測試晶片。而英特爾正試圖打造自家的晶圓代工事業,最終目標是挑戰台積電。英特爾同時指出,18A製程可望在2025年下半年量產。
《路透》報導,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 (Lip-Bu Tan) 自 3 月上任以來,就誓言要重塑英特爾,他在「Direct Connect」大會上首次發表公開談話,要求客戶在提供回饋時「絕對誠實」,表達對內部改革的高度決心。
陳立武表示,自5週前上任以來,產業界一直在詢問他是否會堅定投入代工業務,而他的答案是「會」,他將致力讓英特爾晶圓代工業務成功,而且他知道英特爾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英特爾計劃透過名為 14A 的製程導入一種全新的先進晶片製造工具,也就是「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微影」(high-NA EUV),同時引進全新電力傳輸技術。這項技術能幫助英特爾以更少的步驟生產晶片,但也存在一定風險。英特爾晶圓代工技術長錢德拉塞卡蘭(Naga Chandrasekaran)表示,英特爾仍保有使用較就、更成熟製程技術的選項,客戶不需要修改既有的晶片設計。
使用high-NA EUV,意味著英特爾正在修正2010年代犯下的重大戰略錯誤,在當時英特爾拒絕使用上一代 EUV 機器,而台積電則繼續推進該技術。目前,台積電尚未公布何時會將 high-NA EUV 應用於量產。
英特爾週二也宣布,已經釋出初步版本的數位設計工具包(digital design kit),這是將晶片設計藍圖成功轉換為可運作晶片的重要步驟。
錢德拉塞卡蘭表示,英特爾的18A製程,目前與所有新技術一樣經歷起伏,但「團隊持續取得進展」。他預測,英特爾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進入18A製程的大量生產階段,開始為客戶提供量產服務。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