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中,日本的中立戰略正遭嚴峻考驗。(資料照,法新社)
〔財經新聞/綜合報導〕日本長期以來與中國與美國都保持深厚的經濟關係,但近期的美中貿易緊張可能對它構成挑戰。外媒指出,日本與美國、中國都有深厚貿易關係,任何一方的動盪都可能衝擊其經濟根基。如今,川普再提對中加稅、施壓盟友選邊站,北京也強硬回應,警告反制行動,日本的中立戰略正遭嚴峻考驗。
《紐約時報》指出,隨著美中貿易戰愈演愈烈,日本正夾在兩強之間。一直以來,日本向美國出口大量汽車,並向中國出口晶片及晶片製造設備。過去二十年,美國與中國輪流成為日本出口的最大市場,其他國家遠遠不及。如今,隨著美國總統川普試圖聯合貿易夥伴對抗中國,而北京則威脅反擊任何響應美方號召的國家,這讓日本陷入了兩難。若站邊任何一方,都可能對自身經濟造成深遠衝擊。
川普政府已選定日本作為首個進行關稅談判的對象,會談上週已舉行。川普仍保留對日本施加「對等關稅」的威脅,這項關稅為24%,日本政府官員表示,若成真,將對日本經濟造成災難性打擊。
報導指出,事實上日本對於夾在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局面並不陌生。過去十年,隨著美中貿易緊張加劇,日本一直小心翼翼地在兩者之間維持平衡,一方面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一方面也避免過度捲入美國的政治漩渦。貿易專家表示,如果美方想要日本快速或用強硬手段減少和中國的經濟往來,東京方面很可能會強烈反對。
東京明星大學教授、前日本經濟產業省高官細川正彥(Masahiko Hosokawa,音譯)表示,日本或許可以向美方讓步,例如進口更多美國稻米,或允許符合美國標準的汽車在日本上路,但他強調「與中國經濟脫鉤並不可行。」細川指出,與美國一樣,日本消費者大量購買中國製商品,日本企業也高度依賴中國供應鏈。這意味著,日本在短期內幾乎無法提供美方任何有助孤立中國的實質對策。
美中關稅互徵超過100%,日本能否繼續與兩國保持貿易關係,將經濟前景產生重大影響。隨著人口萎縮,日本企業愈加迫切需要海外擴張,這使得取代中國變得格外困難。另一方面,經濟學家警告,美方威脅的24%關稅,將對日本的經濟成長與產業造成嚴重衝擊。
早在2010年,中國因領土爭議對日本實施稀土出口禁令後,日本便開始分散其供應鏈,將材料與關鍵商品的來源多元化,成為政策重點之一。2020年,日本政府提供數十億美元補助,鼓勵製造商將生產基地從中國遷回日本或移至東南亞。當局強調,這些政策並非針對特定國家。
在拜登執政期間,日本企業大量投資美國,響應美國「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政策,即將供應鏈重新導向友好國家。然而,即使美方對中國電動車等商品加徵高額關稅,日本仍採取不同策略,向中國車廠提供與其他電動車製造商相同的補助。
上智大學國際經濟法教授、前經濟產業省官員川瀨剛志(Tsuyoshi Kawase,音譯)指出,日本一向採取長遠且溫和的對中政策,避免對立。他說「日本經濟與美中深度整合,我們不可能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