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關稅政策,本報18日舉辦資本市場應變論壇,期貨交易所董事長吳自心說,期貨市場成為避險資金的重要避風港。(記者方賓照攝)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期貨交易所董事長吳自心今天表示,在美國對等關稅衝擊之下,期貨市場成為避險資金的重要避風港,預計今年6月底將開放金融期貨夜盤交易,以及推出週五到期臺指選擇權,可望有利於提升投資人在突發事件期間的避險選擇,強化即時反應與部位調整效率,跨時區管理風險與調整交易策略。
在美國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全球經貿與資本市場面臨高度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期貨市場發揮即時風險管理功能,協助交易人調整部位、控制部位風險。尤其是長達19小時的交易機制,成為國際政策風險傳導過程中的「衝擊吸收器」,於跨時區時段中有效減緩突發事件帶來的衝擊與風險擴散效應,在金融市場動盪時展現制度韌性與價格發現功能,對穩定資本市場具有關鍵意義。
吳自心觀察,4月8日與9日全市場交易量分別達255.8萬口與347萬口,其中9日更創下史上第2大量,且4月7日至4月10日之夜盤交易量每日皆逾120萬口,反映交易人積極進行即時避險與部位調整,顯示市場風險意識顯著升溫。未來仍宜強化風險管理意識,以面對當前高度不確定的市場環境,善用期貨與選擇權等避險工具以保護資產。
吳自心分析,由於地緣政治與政策風險成為資本市場核心變數,建議交易人可檢視投資組合中對貿易戰敏感的部位,例如出口導向產業或原物料類股,適度降低曝險或搭配避險操作,同時強化流動性並控制槓桿水準,避免過度借貸擴大損失,確保資金充足,避免因保證金不足遭強制停損。在資產配置當中,需納入防禦性與避險工具,或執行選擇權組合策略,鎖定最大損失範圍,並保持理性與耐心,在巨幅波動時應密切關注政策後續發展和基本面變化,不宜恐慌殺低,避免情緒化操作。
期交所將壯大資本額 確保財務防衛資源充足
在全球貿易爭端加劇、地緣政治風險升高與貨幣政策分歧等多重不確定因素日益增強的情勢下,期交所將與主管機關及業者共同努力,提升資本市場整體韌性與應變能力,持續強化期貨市場作為金融穩定支柱的角色。吳自心說,目前期交所資本額多低於國外交易所及結算機構,卻同時擔負期貨集中市場及店頭衍生性商品市場違約時的最後一道財務防線,未來將採取措施確保資本額充足,以利發揮財務防衛功能。
吳自心提到,期交所也將持續強化期貨市場風控機制,預計後續建置結算會員保證金預警系統,協助會員與其客戶及早應對保證金變化,預作資金調度準備,並導入反向壓力測試,檢視結算財務安全防衛資源的適足性,確保在極端情境下市場仍可穩健運作。
此外,吳自心認為,金融教育推廣不能怠慢,期交所規劃針對不同類別交易人提供分眾型教育資源,增進衍生性商品知識,提升其風險管理能力。並深化與上市櫃公司決策層的雙向溝通,瞭解其需求,協助其運用期貨商品進行資產避險與配置。
與此同時,期交所有意攜手財富管理業者建立交流平台,提升期貨商品在資產管理中的運用率,並依業者建議,規劃實物交割股票選擇權,強化期現貨連結機制,提升市場在面對個股風險事件或產業政策訊息時的避險深度與交易彈性。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