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年生育率持續下降,全球生育率成為墊底。示意圖。(法新資料照)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2003年,台灣總生育率首次跌破1.3,正式成為「超低生育率國家」,近年生育率持續下降,全球生育率成為墊底。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近日針對此事進行分析報導,並點出幾個台灣生育率持續走低原因。
BBC中文探討台灣生育率新低問題,有台灣學者指出,現今社會主流仍相信「先婚後育」,多數年輕人因難以遇到理想伴侶,導致無法進入婚姻、養育下1代,成為台灣生育率持續走低的主要原因。
BBC中文採訪幾名台灣年輕人,分享不同於上個世代對戀愛、結婚、生育的想法。1名37歲的前新創科技公司主管Gina,為了在適婚年齡結婚、生小孩,曾一直滑交友軟體,不過後來因找不到適合對象又不想錯過生育年齡,遠赴海外生殖機構借精生子,去年11月有了自己的孩子。
也有年輕人因為低薪減低交友意願。今年33歲、在台灣地方公家單位工作的陳先生從未談過戀愛,認為「1個人生活也好好的」。20年來,台灣單身人口不斷增加,根據台灣行政院內政部統計,35到39歲的台灣人未婚比例達47.6%,比2000年多出25%,數據也顯示出,台灣在全球生育率是墊底。
專長人口學、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鄭雁馨說,台灣人晚婚或終身未婚,是造成台灣低生育率的主因,她連續兩年調查後發現,高達3分之2的台灣年輕人身邊沒有穩定交往或約會對象。
2003年,台灣總生育率首次跌破1.3,正式成為「超低生育率國家」,2022年更降至歷年最低的0.87,2023年維持低點,僅比韓國的0.72人高,是全球第2低。
BBC指出,台灣被認為是亞洲性別平權進步的國家,但多項研究指出,傳統「男高女低」的婚配模式依然普遍存在,高收入或高學歷女性更難以找到相匹配的伴侶。
2022年1份數據調查發現,台灣具大學學歷的男性擇偶上,僅有8%的女性伴侶學歷比自己更高;男性已婚者更容易在月收入上高於其配偶。
另外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調查,台灣已婚婦女有25%曾因結婚離職;68.4%以照顧子女為由離職。即使婚後留在職場,女性生首胎後收入也呈現下降的趨勢。
除此之外,台灣社會長年未解的青年低薪、長工時與高房價問題,也是導致生育率下降的原因。1名33歲陳姓受訪者指出,,結婚除了遇到合適對象,還要思考婚後兩人生活花費,「若她不跟我家人同住,我們還要另外租房子,有更多開銷。生活品質不一定會比一個人過得好。」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公佈的人口報告指出,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成為亞洲第2個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國家;台灣總人口將於2070年減少844萬人。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