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美樂(Domino's Pizza)於1960年成立於美國密西根州。(路透資料照)
曾被評為世界上最難吃的披薩 營運陷低潮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2月25台灣在世界棒球經典賽資格賽(WBCQ)中以6:3打敗西班牙,取得2026世界棒球經典賽門票。達美樂先前因為LOGO正好是骰子點數最小的數字「逼雞」(1點、2點),遭球迷熱情敲碗骰子能換成「6點」,好讓打線大爆發,小編隨後也將社群帳號LOGO改為「骰到6」,一波操作引起網友熱議。
「達美樂,打了沒?」這句廣告詞,台灣人一定都聽過。達美樂(Domino's Pizza)於1960年成立於美國密西根州,擁有著全球最大的披薩供應鏈之一,但是達美樂並非一帆風順,也曾跌落谷底接近倒閉,靠著與於承認短處、網路行銷、改善配方、加強科技應用等,從低處爬起重返巔峰。
2008年至2010年是達美樂的低潮期,當時店面數量無法擴張、被消費者抱怨Pizza超難吃,股價還一路跌到歷史新低2.83美元。
在這之前的打美樂,可是全球擁有超過1萬4千個據點,且店面以每8個月1000間的速度在擴張,橫跨全球80多個國家。
2009年,1份調查讓達美樂陷入低潮漩渦。達美樂被評為世界上最難吃的披薩,當時消費者形容:「吃起來簡直就像塗上番茄醬的紙箱」。
加上其他披薩品牌崛起,讓達美樂意識到威脅、自己的品牌有多糟糕,也因為這樣,當時的執行長Patrick Doyle開始進行一連串改革。
達美樂曾被評為世界上最難吃的披薩。示意圖。(彭博資料照)
改善口味善用社群 谷底翻身
達美樂將這件改革事情看得相當重要,善用社群媒體,把行銷玩到極致。Patrick Doyle2009年發出「披薩大改造」(The Pizza Turnaround),除了親自在廣告中向大眾坦承:「是的,我們的披薩真的很糟」之外,還將用了40多年的食譜丟掉,重新研究披薩口味。
達美樂的大改造,也讓他們業績谷底翻身,2012年成長了 7.5%,利潤提高21%。
要從低點翻身,達美樂還建立了線上與行動餐點機制,並且隨後推出了訂單追蹤系統,透過廣泛應用創新科技、透明化一了解的系統,改造物流過程、電商體驗創新,拉近品牌與消費者距離,達美樂從谷底爬起,成為領先科技潮流的國際速食業者,達美樂有超過一半的訂單來自網路,光是2013年,達美樂的全球數位銷售額就來到20億美元,其中有35%訂單都是來自行動裝置。
透過不斷精進的科技創新、善用網路資源,進行網路行銷,也讓達美樂重新坐回市場龍頭。達美樂稱︰「我們現在其實是一家科技公司,只是剛好在賣披薩而已。」
股神巴菲特熱愛消費股。(法新社資料照)
巴菲特續增加達美樂持股
在全球速食業的激烈競爭中,達美樂占有相當的地位,也是股神巴菲特熱愛消費股之一。2024年波克夏在1份監管文件中披露,第3季巴菲特收購了達美樂大約130萬股的股票,持股比3.6%,價值約5.5億美元。
而在近日波克夏提交的13F報告顯示,波克夏第4季增持了達美樂股票,較第3季增加110萬股,季增86.49%。
目前達美樂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2.1萬家門市,只不過近期達美樂傳出,因需求下降、成本上升而難以盈利支撐,將陸續關閉全球205間虧損門市。
達美樂傳出,因需求下降、成本上升而難以盈利支撐,將陸續關閉全球205間虧損門市。(路透資料照)
大舉關閉日本門市
但達美樂強調,關店的舉措,不僅可提升整體營運效率,每年更可節省1550萬澳幣的開支,並為達美樂每年額外貢獻1000萬至1200萬澳幣的營業利潤(EBIT)。
達美樂指出,這次關閉的205間門市中,有172家位於日本,比例超過83%,達美樂說明,多數被關閉的門市是在疫情期間,因外送需求激增而設立,但隨疫情趨緩,需求下降、成本上升的困境出現,日本的虧損,更使公司在亞洲地區損失約4500萬澳幣(約9.3億元新台幣)。
雖然大規模關店聽起來像是警訊,但市場卻給予正面反應。關店消息傳出後,帶動達美樂在澳洲證券交易所的股價飆升,於澳洲當地時間2月7日,漲幅達21.30%,最終收在35.93澳幣,盤中一度大漲23.8%,不僅寫下自2024年10月21日以來的股價新高,更創下有史以來最大盤中漲幅。
達美樂期望能透過調整價值定位與價格策略,確保現有與未來門市的永續成功目標,表示2025財年上半年預計稅前淨利介於8400萬至8600萬澳幣之間,符合原本預測,並且看好2025年下半年業績會更好。
對此分析師指出,這顯示市場對達美樂「刪去不適門市、強化競爭力」的策略抱持樂觀態度。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