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公股投信及AMC整併議題,財政部報告指出,4家金控評估後無共識。(記者鄭琪芳攝)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對於公股金控子公司投信及AMC(資產管理公司)整併議題,財政部提交立法院報告指出,目前兆豐金、第一金、華南金及合庫金等4家公股金控設有投信及AMC子公司,對於投信整併,4家金控通盤評估後,基於3大原因就整併可行性及綜效並無共識;至於台灣金聯與公股金控 AMC整併,評估後整併亦難發揮綜效,以維持目前穩健經營為宜。
財政部報告指出,金控成立目的為增進金融跨業經營,整合金融機構資源,以擴大經濟範疇及發揮經營綜效;而公股金融事業整併,須以「合意」為要件,於整併後的經營策略、優勢互補、員工安置等具正面效益始得推動;工會態度也為整併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此前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會、全國產業總工會及八大公股銀行工會均曾對公公併表達反對立場。
報告表示,4家公股金控對投信子公司通盤評估規模經濟、互補效益、企業文化融合、員工權益等面向,就整併可行性及綜效並無共識,主因包括:1. 投信子公司完善金控集團整體金融服務,須評估整併後商品線及資金鏈流失的風險;2.整併須創造規模經濟並具優勢互補效益,而4家公股投信公募基金規模合計約 3200億元,距前6大基金規模門檻達6000億元以上仍有一段距離,整併尚無顯著規模經濟效益,也無明顯互補效益;3.部分投信子公司員工無整併意願及共識。
另,對於公股金控AMC整併評估,4家公股金控認為AMC子公司經營規模與民營相當,其業務推動有助於發揮集團綜效,且發展策略各擅,經評估尚無整併效益。至於台灣金聯與公股金控AMC整併評估 ,經洽請台灣金聯最大股東合庫提供意見,評估整併也難發揮綜效,以維持目前穩健經營為宜。
財政部表示,4家公股金控基於集團資源配置、業務發展及獲利多元考量均設投信子公司,至於AMC子公司與台灣金聯成立背景相同,主因政府為協助銀行處理不良債權,降低逾放,於2000年開放 AMC 設立後所陸續成立;公股金控皆認為投信、AMC子公司的功能具有發揮集團經營綜效的重要性,而台灣金聯近年獲利穩定,獲主要股東認可具長期投資價值,財政部尊重各公股金融事業的經營策略規劃及公司治理決策。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