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地方政府狂發債 加劇中國流動性緊張

2025/02/24 10:28

中國地方政府急於發債,進一步加劇金融體系流動性緊張。(彭博資料照)中國地方政府急於發債,進一步加劇金融體系流動性緊張。(彭博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地方政府正急於發債,以籌資隱藏債務問題,進一步加劇金融體系流動性緊張。

《彭博》彙整的數據顯示,中國地方當局計劃在2025年的前2個月出售1.69兆人民幣(約新台幣7.67兆元)的債券,這是過去同期前所未見的規模。數據顯示,大約一半的發行量,即850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3.85兆元)的債券是為了代替資產負債表外債務。

由於銀行即於吸收這些資產,這次規模異常大的發行,加劇了中國今年的現金短缺問題。中國人民銀行正抑制貨幣寬鬆,並維持流動性緊張以支撐人民幣,貨幣市場利率近期飆升。

中國在2024年底批准一項計劃,允許地方政府置換價值6兆人民幣(約新台幣27.24兆元)的隱性債務,期限為3年,這將有助於地方當局減少利息支付。到目前為止,出於這類目的的銷售額,約佔今年分配的2兆人民幣(約新台幣9.08兆元)配額的42%。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袁海霞(Yuan Haixia)表示,地方政府可能抓住3月初全國人民大會召開前的機會,以提供大量的交換債券。袁海霞補充,由於多數當地債券由銀行持有,因此銀行在管理流動性方面面臨更大的挑戰。

隨著中國承諾加強財政支持力道,預計今年公債供應將進一步增加。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在1月的新聞簡報會上表示,2025年赤字在GDP的佔比將上升。

銀行如何在成本上升的情況下,獲取資金並購買新發行的債券,將對中國貨幣、債券市場產生影響。本(2)月,7天期銀行間回購利率在幾個交易日內均高於大盤指數,這是一種異常現象,因為貸款機構之間互相借貸通常更便宜。

中國人行在今年大多數日常操作中消耗大量資金,導致貨幣市場基準利率和政策利率之間的差距擴大到4年來最大。儘管中國人行上週加強注資力道,但對於緩解市場緊縮措施的成效甚微。

《彭博》彙整的數據顯示,中國地方政府在今年發行的交換債券中,超過60%為20年期及30年期公債。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