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7日召開「第三期溫室氣體(2026年到2030年)階段管制目標」草案公聽會,收集各界意見。(記者吳柏軒攝)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為了淨零減碳,環境部推動溫室氣體減量,並研擬政府六大部門減碳目標,今(7日)舉行「第三期溫室氣體(2026年到2030年)階段管制目標」草案公聽會,收集各界意見,待行政院核定後,各部門再提具體行動方案,因今年減碳無法達標,氣候署長蔡玲儀預估,使用天然氣過渡與增加再生能源將是重要關鍵。
第三期溫室氣體管制目標草案中,鎖定能源、製造、住商、運輸、農業及環境等6大部門,盤點規劃到2030年的減碳目標,並設定國家總目標要比2005年的排放量再減少28%正負2%。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指出,過去第二階段目標設定減10%,但因再生能源發展時程晚了1年,估算到2025年,台灣減碳約7到8%,恐無法達標,將檢討,其中製造部門的燃料燃燒是關鍵,但相關數據約2026年才會出爐。
推出第三期目標,蔡玲儀說,雖第二期恐沒達標,但2030年的第三期目標仍依照規劃,朝向28%正負2%努力,今公聽會主要收集各界意見,綜整給各部會,包含交通部、經濟部、農業部、內政部等,再加大減碳力道,三期目標後續送行政院核定,出爐後半年內各部會將再提出各自細部行動方案,2026年上路。
蔡玲儀指出,台灣碳排約90%是燃料燃燒,目前很重要是要把高碳排的燃煤逐年降低,但過程中也要顧及用電需求,因此天然氣的過渡使用,以及增加再生能源比例,將是第三期管制目標的重要關鍵。
下午公聽會中,環團、民眾紛紛提出質疑、分析與建言,如質疑能源與製造部門承擔的減碳責任太少,或是要求補助家戶廣泛應用微型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石化業應提出淨零轉型與具體減碳目標,甚至提出生質酒精混入汽油燃料來降低小客車碳排等。
今現場更有一名陽明高中男學生當眾說,2050年是自己人生高峰,但現在校園注重教育卻不重環保,冬天體育課結束還開冷氣,學校周邊共享腳踏車數量不足,讓自己無法騎車減碳等,呼籲大人們應讓學生有更多參與氣候政策制定的機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