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Intel)宣布延後在德國建廠計畫。(法新社資料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去年8月,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才與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為台積電歐洲廠動土,結果不到1個月,這場歡喜被英特爾(Intel)宣布延後建廠計畫而打碎,《彭博》報導,這對準備將德國打造成歐洲晶片大國的蕭茲政府而言,無疑是一大打擊。
《彭博》報導,在台積電德國廠動土時,蕭茲目標創造長期的經濟遺產野心,一度顯得勢不可擋。但不到1個月就出現變數,由於英特爾先進晶片計畫出現問題,導致德國熱情遭到毀滅性打擊。
官員透露,雖然英特爾一再保證繼續努力的決心,但隨後便宣布停止在馬德堡(Magdeburg)的300億歐元(約新台幣1.02兆元)投資計畫。消息人士透露,這使蕭茲親自推動將德國變成半導體大國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報導指出,雖然前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在2024年初時,曾稱英特爾將在德國推動生產最先進晶片,即便目前宣稱「暫停」,但許多業內人士認為,這項計畫基本上已經被放棄。
英特爾的聲明雖重擊了德國對關鍵產業的核心目標,但蕭茲團隊稱蕭茲將繼續堅持下去,但如今隨著德國執政聯盟的瓦解,社會民主黨總理即將面臨選舉,此一狀況恐也會成為負資產。
《彭博》指出,德國重塑半導體中心目標是爭奪全球「數位石油」控制權競賽的一部分。歐盟目標是到2030年在全球半導體產量的市場佔有率提高到20%,但此目標恐無法實現。根據德國工商團體Zvei和顧問公司Strategy&分析,去年德國的水準僅為8.1%,若沒有進一步投資,到2045年該水準將降至5.9%。
更雪上加霜的是,陷入困境的美國晶片製造商Wolfspeed和德國ZF集團(ZF Friedrichshafen AG)也推遲了擴張計畫,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更是已將部分產線遷至葡萄牙。
文章指出,現在蕭茲政府只剩下台積電與英飛凌(Infineon)、恩智浦(NXP)和博世(Bosch)共同打造的「歐積電(ESMC)」。
過去蕭茲政府的晶片計畫是拉攏政府的主要議題,但如今英特爾投資計畫停擺,引發政府內部的雜音,業內人士坦言,有人認為蕭茲的嘗試無可厚非,也有人批評他的計劃沒有同時推動確定和潛在客戶的需求。
德國經濟部發言人表示,政府仍在與英特爾保持持續溝通,但他拒絕透露更多有關機密會談的細節。
報導也透露,蕭茲並沒有放棄將德國重塑為晶片製造中心的目標,官員們正在尋找替代方案,1位熟悉此事的政府高級官員表示,他們一直追求的目標之一是三星(Samsung)。不過《彭博》報導,目前三星尚未表示有興趣擴大在歐洲的生產。
文章最後指出,對於德國未來推出尖端AI晶片來說,英特爾的替代品很少,因為台積電不會在台灣以外生產其最先進的晶片。這一事實意味著,蕭茲在晶片製造領先領域建立有意義影響力的夢想仍難以實現。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