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滿足離岸風電併網需求,台電擬在大潭電廠新設開關場設施,提出環差變更。(台電提供)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為滿足離岸風電併網需求,台電擬在大潭電廠新設開關場設施,提出環差變更,環境部今(6)日召開此案環差初審會議。環委指出,此案預計使用CLSM循環再利用材料回填,卻沒有寫清楚材料來源及規格,且空氣污染物數據錯得離譜,要求全案補正再審。
台電公司表示,大潭電廠位於桃園市觀音區,配合政府規劃「離岸風力發電加強電力網計畫」能源政策,大潭電廠擬新建345kV開關場,包含電氣設備房、電抗器區、電纜涵洞等附屬設施,與增設既有開關場設備,完工後可提供1GW的併網容量,將可滿足台灣西部地區離岸風力電力上岸後的併網需求。台電強調,此次變更為新設開關場設施供離岸風電電力傳輸使用,規模並未擴增。
多位環委指出,此案土石方規劃使用1.7萬CLSM(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回填,但提出變更資料卻沒有詳述,今天的簡報也沒有說明清楚是要用煤灰,還是再生粒料、轉爐石或氧化碴等CLSM材料。
台電公司今天在會議上說明,會利用鄰近燃煤電廠的煤灰當作CLSM材料。不過環委仍質疑,也沒有講清楚材料來源及規格。也看不到導入循環材料的具體規劃和說明。
環委指出,空氣污染物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比硫氧化物高出一千倍,但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的增量濃度卻差不到2倍,按此計畫的評估模擬方式,二者比例不可能差這麼多,批評數字差得離譜,要求台電重新檢核數值。
環委也提到,此案未提及水域生態評估資料,要求補充說明開發計畫附近的小飯壢溪的水域生態評估內容及生態監測變化資料,以及水質監測數據、上游背景水質影響佐證資料;並應提出具體數據佐證,強化說明開關場產生的電磁波影響,減輕鄰近地區民眾的疑慮。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