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在2024年9月與星座能源達成協議,計劃重啟賓州三哩島核電廠其中一座休眠的反應爐。(彭博資料照)
科技業廣設AI 創造電力龐大需求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為了人工智慧(AI)和雲端運算提供動力的資料中心,現在正在將能源需求和生產推向新的極限。根據美國能源部數據,到2050年,全球用電量可能成長75%,其中科技業的AI裝置推動了這一成長,為了滿足龐大的能源需求,科技業正在將目光從過去幾年的再生能源轉向核能。
AI消耗的電力龐大,研調機構國際數據資訊(IDC)預估,2023年到2028年間,資料中心的耗能將翻1倍,到2028年達到857 TWh(十億度),帶動核能需求成長,扭轉了先前強勁下跌的趨勢。
由於人們普遍擔心安全風險,以及加劇這些擔憂的錯誤資訊,核電在過去幾年幾乎被排除在選項外。專家將科技公司近期的投資稱為「核復興」,這可能會加速美國和全球各地的能源轉型。
核電幾乎是零碳排,因此被廣泛認為比太陽能、風電等再生能源相對可靠,能夠以更有效率且永續的方式提供大量能源,已成為擁有不間斷電力需求和氣候承諾科技公司的熱門選擇。從Google、亞馬遜(Amazon)、微軟(Microsoft)到Meta都是探索或投資核電專案的最知名品牌之一。在資料中心和AI模型的能源需求推動下,這些巨頭擴大使用核能,也代表著整體產業的趨勢。
由於安全風險疑慮,核電在過去幾年幾乎被排除在選項外,近期在科技巨頭的領頭下出現「核復興」。(彭博資料照)
微軟計畫重啟三浬島休眠核反應爐
為AI和雲端運算提供動力的資料中心成長相當快速,以至於他們使用的電力超越整個城市。隨著AI競賽的領導者進一步部署並推動技術進步,許多人發現他們的能源需求與永續發展目標愈來愈不一致。
潔淨能源民調、顧問公司Radiant Energy Group董事總經理尼爾森(Mark Nelson)表示,一個新的資料中心需要的電力相當於一座城市例如芝加哥,在這樣的情況下,除非他們了解自己的電力需求,否則就無法解決問題。他們將需要穩定、直接輸送、100%的電力,一天24小時、365天不中斷的供應。
自2013年以來,美國有12座核電廠關閉,但最近重啟核電廠已成為近期的新聞焦點。微軟在2024年9月與星座能源(Constellation Energy)達成協議,計劃重啟賓州三哩島(Three Mile Island)核電廠其中一座休眠的核反應爐。
1979年,三哩島出現美國史上最嚴重核事故,該廠部份爐心熔毀,事件後三哩島核電廠一直關閉至今,要重啟電廠仍需聯邦、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批准。星座能源計劃投資16億美元(約新台幣526.8億元)重啟已有50年歷史的1號機組,預計2028年投產,微軟則承諾從三哩島核電廠購買能源,為期20年。
在此之前,微軟已與加拿大安大略電力公司(Ontario Power Generation)簽約,並同意與核融合新創Helion Energy合作。
為AI和雲端運算提供動力的資料中心耗能龐大,科技巨頭擴大使用核電,確保能源供應。(歐新社資料照)
亞馬遜看好小型模組化核電
亞馬遜也正在保護自身電力供應,2024年3月,為了旗下資料中心砸下6.5億美元(約新台幣214億元),從賓州的薩茲奎茲納(Susquehanna)核電廠獲取電力。亞馬遜網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AWS)正在核電領域投資超過5億美元(約新台幣),已宣佈了從維吉尼亞州到華盛頓州的3項計劃。
亞馬遜是最新1家收購和電以滿足資料中心不段成長需求的大型科技公司。AWS宣佈與維吉尼亞州公用事業公司道明尼資源(Dominion Energy)簽署協議,擬在現有的北安娜核電廠(North Anna)附近開發小型模組化反應爐。
AWS執行長加曼(Matthew Garman)表示,公司看到了未來幾年對百萬瓩(GW)級電力的需求,風電、太陽能專案卻不足以滿足需求,因此,核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此外,核電技術正在發展到出現小型模組化反應爐,未來預計將出現新的安全並且以更小的形式製造的新技術。
為了滿足龐大的能源需求,科技業正在將目光從過去幾年的再生能源轉向核能。(彭博資料照)
OpenAI執行長 認核能可滿足數據中心電力需求
ChatGPT開發商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和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等科技巨頭都將核能視為滿足數據中心不斷成長電力需求的解決方案。
Google能源與氣候資深總監泰瑞爾(Michael Terrell)表示,公司看到了核電有很多的好處,這是一種無碳電力來源,也是一種可以一直開啟,並一直運作的電源,帶來了龐大的經濟影響。
2020年以來,美國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成長50%,目前佔美國能源消耗的4%。瑞銀(UBS)分析師在研究報告中表示,到2030年,這一數字可能會成長至9%;摩根大通(JPMorgan)分析師則預測,到2030年,美國整體電力需求預計每年成長13-15%,這可能會使電力成為「更稀缺的資源」。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EIA)數據,去年核電廠發電量約佔美國總發電量的18.6%。國際能源總署(IEA)則表示,核電約佔當今全球發電量的10%,在促進包括7大工業國(G7)和中國在內一些國家脫碳方面具有「龐大的潛力」。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