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部報告指出,有6.6萬免稅年輕人竟持高額房產、存款也大增,對此,財政部表示,將加強大數據與AI查稅。(資料照)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根據審計部中央政府總決算報告指出,35歲以下免繳稅年輕人中,個人持有房地產或有能力贈與他人財產者就有6.6萬人,甚至有人贈與他人財產、持有或增加房地產價值,就有超過4000萬元,推估存款增加逾千萬元等狀況,部分所得疑似隱藏未納入課稅。
對此,財政部表示,每年訂定「維護租稅公平重點工作計畫」,選定具有指標作用及因應社會新型態等逃漏稅情形加強查核,未來將持續強化課稅資料蒐集,精進各項選案查核機制,例如參考納入個人所得與財富不相當特殊情形,加強運用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技術,剖析所得與財產關聯,以發掘涉有短漏報所得案件,並納入稅制稅政改革考量,期能達成維護租稅公平合理之目標。
審計部指出,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國民所得統計,2022年平均每人之國民所得為83萬8294元;2022年底平均每人資產負債淨值為534萬元、房地產為221萬元,另將2021年底全國家庭財富按淨值排序,第5分位組占全體家庭總財富之62.68%,即「逾6成財富掌握在最高20%家庭」。
又依家庭財富及收入10分位聯合家數分配分析,收入低於中位數,財富卻高於中位之家庭約占全體15.96%,其中收入為第1分位組、財富為第10分位組之家庭約2萬餘戶,「部分家庭收入與財富顯不相當」。
為瞭解個人創造所得及財富形成情形,審計部根據財政資訊中心提供資訊統計,35 歲以下且109年度適用綜所稅稅率為零,而持有房地產或贈與他人財產者,計有6.6萬人。
另比對個人持有房地產推估價值及贈與他人財產價額,發現部分個人2020至2022 年各項所得低於 50 萬元,惟具資力贈與他人財產或持有多筆房地產,舉如贈與他人財產價額,持有或增加房地產價值有超過4千萬元,或推估存款增加逾千萬元等情事,部分所得似有隱藏未納入課稅情形。
審計部指出,所得稅針對所得流量課稅,無法考量個人持有股票與房地產等資產存量不斷增長價值,若擁有鉅額資產者卻長期適用極低綜所稅稅率,且其財產並非源自繼承或受贈,恐意謂稅制與財富形成模式脫鉤。
審計部說,這些人年紀尚輕,所得收入較平均國民所得顯著偏低,但贈與財產價額與持有房地產價值等財富水準,則高於平均每人淨值及房地產數倍,部分收入顯未納入課稅資料蒐集範疇,即財富源自非課稅所得累積,恐影響稅制發揮所得重分配、平衡財富及促進社會公平與穩定發展。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