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化管理外籍移工匯兌,金管會新增公司資本額須達1億元門檻。圖為銀行副局長童政彰(記者王孟倫攝)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國內有70多萬的外籍移工,金管會修訂「外籍移工國外小額匯兌業務管理辦法」,在放寬部分,外籍移工薪資匯回母國,每年累積限額從目前40萬元提高到50萬元;在強化管理部分,非專營外籍移工匯兌公司的資本額必須超過1億元。
金管會是在2021年7月發布「外籍移工國外小額匯兌業務管理辦法」,至今已核准統振、東聯互動、數位至匯、及美家人力資源等四家從事外勞人力仲介公司,兼營承辦外籍移工國外小額匯兌業務;至於專營外籍移工匯兌公司,目前國內還沒有任何一家設立。
針對外籍移工國外小額匯兌相關業務,根據銀行局統計,今年1-6月底,匯兌筆數為427萬筆、年增率66.8%,匯兌金額高達404億元、年增 57.8%,至於客戶數已經來到74.1萬人,較去年同期的46.6萬人,大幅增長59.0%。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表示,金管會已研提「外籍移工國外小額匯兌業務管理辦法」修正草案,將依行政程序法規定辦理預告,徵求各方意見,預計在第四季上路。
這次修正共有10項 ,主要包括:增訂非專營外籍移工國外小額匯兌業務之外籍移工匯兌公司,實收資本額或在台灣營運資金應不低於新臺幣1億元之規定。
官員說明,原本只有要求非專營外籍移工匯兌公司「指撥匯入」金額要超過1億元 ,但擔心資金可能是用借來的,對於外籍移工的保障不夠充分;因此,新修訂規定是要求強化公司資本額,也就是想要承作這項業務,至少資本額或營運資金要1億元起跳。
至於統振等四家非專營公司,童政彰表示,其資本額都有符合1億元門檻規定,但考慮未來可能有新的公司要設立,所以修訂相關規定。
其次,金管會修正外籍移工匯兌機構辦理本業務每年累計匯款金額之上限,由新臺幣40萬元調高至50萬元。
對此,童政彰說明,現行規定,外籍移工每筆限國外匯款3萬元、每月限5萬元,每年累積是40萬元,不過,為因應外籍移工在台薪資提高,因此,配合實務狀況,將每年年度限額門檻提高到50萬元,每筆和每月限額則不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