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佳捷董事長許作名日前發表「台灣資本1949~台商學」新書,12日參加由KPMG安侯建業家族辦公室舉辦的「傳承挑戰:家族企業經營權的博弈」研討會。(業者提供)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家族企業上市櫃公司要避免引爆經營權大戰,電梯廠永佳捷董事長許作名指出,只有提高自身股權以防止「野蠻人覬覦」,回憶永大電梯被日立製作所併購下市的關鍵,他坦言想起來還會「心痛」與「遺憾」。
許作名日前發表「台灣資本1949~台商學」,於今(12日)參加由KPMG安侯建業家族辦公室舉辦的「傳承挑戰:家族企業經營權的博弈」研討會,以過來人身分揭開前永大經營權之爭的重要啟示,該書有詳細記載並彙整其他國際知名家族傳承失敗與成功案例,成為商界推薦的教課書之一。
許作名是將永大電梯從台灣在地品牌,衝向全球前十大的關鍵人物之一,卻引來包括奧的斯(美商Otis)、迅達(瑞士Schindler)、日商日立(Hitachi)等「國際大企」覬覦,家族領導人的忌憚,以致誘發後續的家族內鬨與經營權大戰的戲碼。
許作名談到,日立併購永大能讓日立除了在中國市占率一舉超越勁敵奧的斯OTIS、芬蘭通力KONE外,更可能在全球擠進前三。而作為公司派,永大營收破百億,市佔又是全台第一,本應全力抵擋收購者,但因創始家族持股偏低、僅有約4.3%,選擇與日立結盟全數將股票賣出;而作為股東派的許作名,在寶佳機構的力挺下,抵擋日立收購,以求保住家族企業,盼不被外資併購。
包括永大、東元、大同、泰山或是長榮等經營權大戰已成為商界或學界熱門討論的案例。許作名認為,家族企業的傳承核心大事首重財產繼承與分配,其次才是家族企業誰來治理。他以BMW 家族成功為例,強調所有權與經營權應分離。
至於家族企業治理機制,他認為,應效法歐美許多百年家族大企業集團的作法,建立家族憲法、成立家族辦公室並且避免股權分散與訂立信託契約。
許作名有感:企業第一代都是超人、能力與膽識過人的冒險家,其成功還有其機運的成份。但第二代往往為了要證明自己比上一代強,繼承演出而荒腔走板,甚至垮台在所多有。
他分析,家族企業傳承要看「意願」與「能力」,且二代與創業第一代時空背景已然不同,沒有可比性,不需要証明什麼。根據過往學界與專家統計數據顯示,比起傳承給二代、三代,交給專業經理人經營的公司反而更賺錢,若家族要避免失去所有權,則要重視家族成員的財務紀律、家族成員從小的教育養成,而家族辦公室在董事會上,更須重視監督治理公司的運營。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