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美國晶片法案現「弱點」 外媒 : 正為中國對美的科技戰提供優勢

2024/05/23 09:26

美國晶片政策缺失部分,讓中國在中美科技戰中提供優勢。(路透)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在先進晶片發展上極力打壓中國,但在成熟晶片上恐對中國無計可施。外媒指出,美國《CHIPS 法案》並沒有解決中國恐拿下成熟節點(25奈米及以上)主導地位的問題,預計到2030年,中國在成熟晶片市場將拿下50%的市佔率,僅憑這一事實,美國將失去其所追求的目標供應鏈控制權。

《CHIPS 法案》該政策目標,是美國晶片供應鏈的獨立。成熟晶片的應用均為日常物品,包括醫療儀器、汽車、飛機,但最重要的部分是軍事硬體。因此,這意味著「美國將失去生產重要軍事硬體能力及掌控權」。

美國系統中使用的晶片估計有20%至40%來自中國。軍用硬體中的組件數量龐大,若要驗證每個晶片(例如通用微控制器)的來源是不切實際的。最令人擔憂的是,其中一些晶片可能來自與中國軍方有聯繫的公司,從而帶來側通道和加密攻擊的風險。

例如,軍用悍馬車需要數千個晶片,從GPS到感測器再到CPU。軍用設備中最先進的處理器可能會使用14奈米技術,相當於2015 年iPhone使用的技術,但大多數處理器的複雜程度要低得多。

外媒稱,中國正在採取一再重複的經濟策略,找到一個產業的弱點,主導低端市場後向上移動。中芯國際的策略是,先生產技術含量較低的晶片,然後再瞄準更先進的節點。

除了中國正積極推進國內供應鏈的自給自足,中國對這些低端晶片的全面覆蓋戰略,正為他們在與美國的經濟戰中提供了優勢。

依照報告指出,中國半導體策略由2個目標驅動,包括自給自足,以及透過掌握成熟的節點晶片,在全球供應鏈中建立戰略槓桿點,有效創造潛在的瓶頸,並增強其地緣政治影響力。

至於中芯國際,其目標是進入更先進的節點,但目前還很困難。目前中芯國際正在擴大成熟晶片的市佔,儘管成熟晶片的利潤較低,但這家公司仍是實現創建阻塞點的策略目標。

雖然美國也為成熟晶片發展專門撥款,但總補助金額卻不到20億美元(約新台幣645.7億元),相較先進晶片補助款280億美元(約新台幣9040億元),且美國政府也沒有有效地提供激勵措施,事實證明遠遠不夠。

外媒指出,雖然美國有晶圓廠,但主要外包給海外代工廠,例如台積電和聯電,但這兩家公司是台灣的,因此,美國得具備晶片製造能力,是擁有獨立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部分。另外,還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來開發成熟的節點晶片,並更積極地監控軍用晶片的供應鏈,對所有節點規模的中國晶片實施更全面的關稅制度。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